《中国的担当》第三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7)

我还有一个观察,美国现在所代表的金融商业资本主义文化,在下一个一百年慢慢就要消融。真正的传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而是典雅的文化,就是注重精神而不是“物质至上”的人类文明。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后来中世纪,一直到文艺复兴,然后到近代以来,特别是17、18、19世纪,创造的灿烂的人类文明,肯定要慢慢恢复。不会让庸俗、肤浅的拜金文化、商业文化长期占据着人类历史的舞台,不可能总是这样。

中霖:你的这番话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发。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讲二战之后的重建,只谈经济复苏,文化谈得很少。但是今天你揭示了它后面很重要的一个精神背景。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慧命相续,是精神主导的,而不能只看外在的物质丰富程度和经济成就。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这些国家,都有注重精神的传统。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和中国肯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相比较它和美国而言。但今天的日本,还有韩国,最大的政治议题是能否成为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或许未来中国可以帮这个忙。

辛子:你讲的很对!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看待问题永远要面向未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毋忘历史,不是记仇,而是从历史当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

中日之间,最根本的状况是历史、文化、地缘不可改变。五千年的文明确定下的,这个影响不可改变。虽然近代两百年吸收了西方文化,但是五千年和两百年,对比起来其影响不是一个数量级。还有你的人种、你的地理环境,都决定了我们要依据文化和地缘两大因素,来规划未来中日之间的发展战略——怎样把亚洲变成是亚洲人的亚洲?美国的手不应该跨过太平洋伸那么长。美国不敢说它是亚洲国家,它只能说是亚洲太平洋重要的成员国之一。日本很多政治家,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关键就是迈不过承认历史这个坎儿。很多人根本的问题还是受右翼史观长期在日本统治的影响。

这个右翼史观当然我们也要反思,也不能完全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近代的有些历史事件,特别不能用“西方中心论”来衡量很多历史、文化、地缘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对中华民族、对亚洲文明、对中日两国最有利的历史解释。

比如台湾问题,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逼迫晚清政府割让台湾,还想要割辽东半岛,后来是俄、德、法三国干涉,向日方施压,晚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赎回辽东。日本拿下台湾之后,把台湾作为第一个海外殖民地来经营。派出第一流的人才,比如最好的大学教授、最好的农工技师、最好的公务人员去统治。为什么?它要证明给世界看,它是列强,因为列强的标志是有海外殖民地。英国是最大的列强,全球范围内都有海外殖民地,所以日本要把它的海外殖民地经营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