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当》第三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2)

在日本大量汉字的使用方法跟我们的还不一样。它的使用方法更接近于我们中国古代的汉字,反倒是我们将很多词汇都丢失掉了,不用了。还造出许多低俗的汉字词汇,如“屌丝”、“给力”、“苦逼”、“吐槽”等,低俗庸俗至极。

日本在近代中国文化的西化上,特别是汉语的白话文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几乎90%以上的医学概念全部是从日本引进的,比如“摄护腺”(前列腺)、“肠胃炎”、“糖尿病”等医学术语。政治术语的三分之一也是从日文转过来的,比如“干部”、“组织”、“组合”、“强化”、“振奋”等这些,还有“政党”、“政治”等术语。引入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不是从德文,也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而是通过日文。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引进西方各种社会、自然科学的汉文语词,概念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日文文本。那时日本字中“假名”一般用于注音,大量使用的仍是汉字。上世纪40年代以前的报刊书籍汉字使用量极大,听不懂日文的中国人基本能读懂。日本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当年救国图强的一批有志青年,大部分也是去日本留学。

我感到应当平心静气地继续向日本学习其优长之处。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春秋青铜铸造中有错金错银的工艺,需要用砺石来打磨光洁。日本起码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一,要学习日本的管理,在良好教育的基础之上、在塑造良好的国民行为规范基础之上的社会管理。我们还没有完成好这个学习阶段。因为我们过去被西方列强打断原有文明进程之后,社会秩序混乱,民族、国家失去尊严,内乱不止,外敌入侵,战争不断,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后是政治运动,接着就是赚钱,忽视了国民修身、伦理、礼仪教育。我们在基础教育当中只注重教谋生的知识,不注重教为人,特别是疏于社会的行为规范教育。

第二,学习借鉴其相对公平的社会分配体系。虽然日本是混合型资本主义国家,但它的社会分配体系,尤其是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体系相对来讲是比较完善的。无论你到哪一家公司工作,课长拿多少钱都一样,经营好的大企业财团,年终奖金多一点,平常各种各样的费用多一点,但是各等级之中同级工资和工资税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国家规定你工作年资积累或到这个级别就是这么多钱。所有的请客送礼记入企业成本,你送多了你的生产经营成本就高,非常严格。我印象最深的是1990年代去日本,顾客无论买什么东西,都会打印发票。不管你买什么,不管你是否需要发票,反正税务那边都会记录这笔交易行为,这个交易额全部是记入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税收也好,分配收入也好,我觉得日本的经验一定要学习。

第三,要学习它在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形成的一整套处事准则。医生就是医生,大学教师就是大学教师,基本上遵从职业行业操守。不像我们这边,就像短信段子说的那样,现在教授成了商人,演员成了政客,政客成了文学家,文学家又成了什么。这就乱套了,缺乏一个社会准则和职业行业操守。日本这方面是比较规范的。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伦理法”,规定助理课级以上国家公务员收受财物、劳务报酬或被接待时,必须在三个月内向公务员伦理委员会上报,否则,以违法论处。什么人做什么事,中国古代叫“各安其分”。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应该教育年轻人,你刚走入社会就业就应当凭自己的收入租房,一般到三四十岁这个年龄段才有较充裕的偿还贷款能力,在兼顾养家、子女教育的同时考虑去买房。否则全社会“啃老”或崇尚“富二代”寄生虫,不能这样去吊年轻人的胃口。你给社会的贡献和社会给你的分配之间要有一个“各安其分”。中国现在迅速发展之后,社会转型期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感觉有点乱。这些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