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当》第二章 重提“中华文明圈”(7)

辛子: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第一个历史根源。

第二个历史背景才是岩仓使团。明治维新之后,通过吸收欧美的器物、制度文明,日本的政治家、思想家建立了所谓的“大亚洲主义”。“大亚洲主义”讲什么呢?亚洲是黄种人的亚洲,亚洲应该是黄色的亚洲,而不是被白种人和西方基督教压制的亚洲。实际上这里寓含有对东方文明、儒家文化的自强自立的思想……但是在这个“大亚洲”中文明复兴由谁担纲这个主角?上世纪初叶的日本人很自信,他们认为当时中国是老大帝国,是非中华的“满洲夷狄”统治,不思进取。

1898年,有日本人写了一篇文章《支那速亡论》。那时候日本人认为清朝满人统治中国,中国已非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所以连“中国”都不愿意讲。“中国”是以文德居天下之中,你被列强欺,何德何能为天下之中?你不过是China,China两个字音译成汉字就是“支那”。日本人蔑视当时的中国以至根本不叫你“中国”两个字。而“日本”,日出之本,明治维新后外侵扩张,充满自信自傲自负。结果那篇臭名昭著的文章里就断言,“支那十年亡国,百年亡种”。

所以获得“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胜利的亚洲新生列强——日本妄想要担当,但是日本怎么担当,有没有这个资格?日本开始反思:迅速的经济繁荣,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西方的制度、西方的政党政治、西方的文化来了,接着日本文官政体中出现极度的腐败现象,就是门阀官僚和商业资本勾结扩张。文官和资本扩张造成了日本大量的农民失业破产,城市手工业者和产业工人极端贫困,社会开始两极分化。此时,日本成为脱亚入欧的亚洲“东洋”国家。大正年间出现社会改革运动,一派是吉野造作的德莫克拉西民主政治思想,另一派是北一辉的法西斯集权政治思想。两者混合形成了日本财阀、政客和军阀联手的畸形社会制度。这个时候日本就出现了青年军阀运动。金一南先生的《苦难辉煌》里写得很清楚,当时有一个叫做“三羽乌”的组织,聚集了军部一些年轻军官,包括后来率军队侵略中国的那些人,什么冈村宁次、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这些人聚在一起干什么?裕仁自1921年11月替患病的大正天皇摄政后,把“三羽乌”组织里“为理想献身的年轻人”集中在皇宫东面的宫廷气象台,听法学博士、宫内学监大川周明讲授民族主义、大亚洲主义、法西斯主义。这个“大学寮”中的听课者,几乎都是后来侵略亚洲各国的昭和军阀集团的骨干。他们有以下几条主张:

第一条,日本这个全盘西化的道路是失败的,造成整个日本传统的阶层,武士、士人,包括日本的天皇、藩阀都分解了之后,日本社会出现高度的不公平,高度的阶级对立,特别是农民的破产。

第二条,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儿?他们认为就是当时的财阀和文官,就是内阁这批人。怎么解决?消灭!这时候,日本军队大量的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农民为什么这么积极参军?因为考军校有衣服穿,每个月有津贴费,然后毕业以后马上分配到军队当军官,有稳定的职业,还到海外去征战,可以得到功名。这样就出现了类似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军功贵族,就是新军阀。上世纪70年代日本有一部电影《军阀》,描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