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被袭事件(2)

附近的两个警察也来加油,和往常一样无意付钱。挪马克追上去讨回加油费,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

四人再次半夜打电话叫外卖。外卖小子实在受不了了,和他们吵起来,一顿海扁之后,外卖小子逃走。Band友想听歌,就把休息室里的龙哥数人叫下来,要他们唱给他听。这几个混混唱得意外的好听,还吸引了一个前来加油的音乐人,给了他们一张名片。一旁的Band友非常羡慕,他曾经也是乐队的主唱,因为欠高利债被人四处追讨,最后不得不放弃音乐。

一个漂亮姑娘来加油站,因为很没礼貌被“请进”了休息室。大炮想起学生时代,因为喜欢上一个女生被老师惩罚,头顶着地面趴了一整天。

逃走的外卖小子喊到大批帮手复仇,龙哥的流氓大头目亦率人同时赶到,双方都还没搞清楚谁是敌人就陷入混战,引来防暴警察到场镇压。挪马克见势不妙,站到高处向人群喷洒汽油,手持打火机威胁他们。趁着这个时候,四人终于逃脱,乘着车在清晨的薄雾中飞驰而去。

画外之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制作资金来源的开放、新晋导演的不断涌现、电影审查制度的变革以及电影文化的发展,都为韩国电影的飞速发展带来契机,出现了一批一批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电影,成为我们不断品评的经典之作,比如《八月照相馆》、《生死谍变》,以及这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

“加油站被袭事件”,听起来像是一则社会新闻,其实是一出黑色幽默的闹剧。抢劫加油站是四个年轻人吃泡面时想出来的打发时间的点子,于是在观众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加油站已经二度被劫,而且从人物动作到镜头剪辑,两次的表现高度一致:一开始老板在数钱,学生仔戴着耳机疯狂地扭动,随后就是尖叫、逃跑、破碎的霓虹灯……但非常尴尬的是,这次老板提前把钱转移了(事实上他没有那么聪明)。四人做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决定:假扮服务生来经营这个加油站。

这样的“笨贼”形象在黑色幽默电影里数见不鲜,譬如《两杆大烟枪》里的偷枪贼,《疯狂的石头》里的麦克和道哥。他们常常因为自作聪明而成为观众嘲笑的对象以及荒诞世界的隐喻。但这里的四个年轻人并非如此。影片中的加油站为故事开展提供了场景,成为四人行动的据点乃至一切矛盾的起源——被看做是“社会败类”的他们在这里不断遭遇所谓的正派人士和权势力量,从外卖小子到白领丽人,从校园混混到黑帮头目,各色人等都有。然而所有这些人来到加油站之后全都变成了笑料。尤其是那些在各自系统中处于上层的人物,冲着他们喊“白痴”、“低能”、“小痞子”,他们代表了冷酷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如果当真知道他们是劫匪,这些人反而不敢这样造次。服务生就不同了,他们是社会下层,他们的尊严谁都可以践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