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图腾(2)

研读安溪置县以来官方组织修撰的邑志,我发现,关于茶叶的记述仅有片言只语,不能满足深度阅读的兴趣,且常有抵牾之处。如,明嘉靖壬子版《安溪县志》载:“茶产常乐、崇善等里,货卖甚多。”清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则说:“龙涓、崇信出者多……然少鬻于市。”所幸的是,安溪民间社会关于茶叶文化作用的挖掘与光大,已不囿于官方典籍的规制,而是充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早早即起,摆香案,放爆竹,谓之“贺正”,设“茶果以献先祖,拜祠堂及尊长,戚友相过贺”(《福建通志》卷56,陈寿祺等撰,台北华文书局影印,1968年 10月);又如,每年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筑厉坛祭无祀鬼神于本城之北郊,至期,“祭品安于棚内正中,东西相向,名列香、茶、纸、烛、馒首、酒肉、米饭”(清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卷二“祀典”,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 8月)。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认为,人类的崇拜体系由天、神、祖先和鬼四个崇拜对象组成。安溪人在这个崇拜体系所举行的各种祭祀仪式中,茶叶,当然是铁观音,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人们通过茶叶筑建平台,表达敬意,寄寓情感,隐含心态,此时,茶叶已俨然成为人类与未知世界探询沟通的一座“心桥”,人生的众多隐喻在一粒普通的茶叶身上找到重重寄托。

巧合的是,关于铁观音来历的“魏说”较之“王说”,我以为更加具备“图腾主义”的色彩。观世音在中国历来就是仁慈、伟大的象征,观音菩萨所做的既有救苦救难的善事,更有让勤劳善良的人美梦成真的好事。老茶农魏荫事佛(每日敬茶)虔诚,最终又得到观世音点化,发现、创制新的茶种铁观音。这个传说为我们指认安溪人的现代图腾提供了道义和情感支持。铁观音虽不具备图腾标志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的作用,但她在安溪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已成为超越物种本身的一种精神图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