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密码(3)

煌煌千年安溪文明史,修志七部,除明嘉靖和清康熙、乾隆三种版本留存于世,余皆散佚。披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重印刊行的三种古代版本可以发现,从开始有地震、山崩、旱涝等灾情记载的宋 1067年至今,安溪近千年县史总共发生过不足 10次大雪成灾的事件。依据我的记忆,安溪最近发生的一次“雪灾事件”是在1977年12月12日。而集中在18世纪20至30年代的有5次,占一半之多。也就是说,对人类能造成灾难的大雪,有一半多降到 1720年至1728年这个历史区间了。从气象学的角度而言,1720年至 1728年也就成为安溪气候史上非常值得注意的年代了。

不妨进行一番纯文学意义上的想象与描述:18世纪 20至 30年代的每年冬天(时间)。安溪山川大地(地点),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事件起因)。急剧下降的气温,使缺少抵御雪灾经验的安溪民众措手不及。尤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山坡上辛勤开垦出来的茶园遭大面积冻毁,损失惨重(事件发生、发展)。雪灾过后,王仕让、魏荫(人物)出现在房前屋后、峰麓山巅,四处寻挖未被冻死的茶树以便补苗。此时,遭雪灾冻压而顽强幸存的几棵茶树——一个新的茶树品种——铁观音诞生了(事件高潮、结局)。

我的这种研究方法固然漏洞百出,实在经不起推敲,但却是值得关注的。因为现在虽然不能用“雪灾年代”的具体气候数据,来证实气候变化对茶树新品种的诞生造成多大影响,却可以根据物种进化的规律和现代育种方法,从中发现奥妙所在。物种是自然的产物,而自然无非是阳光、空气、水等因素。自然环境变化对物种进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即是典型一例。据此,我们完全可以从逻辑上作一个大胆假设:“雪灾年代”诱发茶树基因变化,诞生了铁观音。

假如这就是历史的真相,那么,集中发生在 18世纪 20至 30年代安溪大地上的“雪灾事件”同样呈现出事物利弊参半的两面性。所谓祸兮福倚,现在看来,这场给昔日安溪先民造成重大损失的“雪灾事件”,却是一个由大自然主持进行的“物种新试验”,为后世千千万万的安溪人带来巨大的福祉。

而古代安溪人无法根据科学理智地认识物种的源起,对自然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使他们把铁观音的诞生或“归功”于神天——观世音菩萨的“托梦”,或“归功”于人天——皇权的“赐名”,这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从对神天的敬畏,到对人天的征服,到人类怀疑一切、选择科学的理智,我们的社会历史似乎都行走在这样的基本路线上。

吃喝的历史

安溪铁观音以其香高味醇征服了广大消费者,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曾做过不少研究。在见诸报端的各种阐述中,我发现“观音韵”出现的频率最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