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太多了。2011年9月份,毛猪收购价格为24块一公斤,但是后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概只有14块左右一公斤,换句话说,跟2012年的平均价比最高价格跌了10块钱。而玉米却涨了不少,涨到十几甚至二十多元一公斤。就是说饲料涨了,毛猪价格反而跌了。你看看上市公司的公告,2012年的畜牧业,养猪、养鸡、养鸭、做种源的企业,股价都跌了。它们的赢利都大跌,为什么?就是因为养猪有一个猪周期。专家研究发现,我们的猪的价格波动周期和我们国家经济波动的周期比较接近。中国的经济周期又叫“猪经济”“猪周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好猪的经济周期,来引导、帮助我们的农民朋友,来引导、帮助整个市场。我觉得这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吴小莉:那您在这个抗波动的过程当中,和农民从博弈到协同关系的转变中,有什么样的经验?
刘永好:我们2012年至少少了10个亿的利润,这10个亿的利润去哪里了呢?为了保证农民基本不亏或者少亏,我们的肉食品加上我们的种苗,可能要亏损差不多10个亿。但是我们的饲料和其他的熟食品加工,可能赚大概十几个亿,叠加起来我们就少赚了10个亿。我觉得这就是产业链的作用,这就是联合体的作用,这就是合作经济体系的作用。投资农产业,是一件风险比较大的事,它不是说你有钱,砸下去就一定能够赚很多钱的。
吴小莉:未来农业土地会是越来越集中呢,还是越来越碎片化?
刘永好:土地的适度规模化是必须的、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吴小莉:其实在农业的问题上,土地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来看看,您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您说:“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种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受到影响……要流转几百亩地,就要和几十户、上百户农户沟通、签协议,有不少矛盾和变数。要普遍地通过规模的种植业来较大地提高农民收益,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太现实。”
刘永好:是的,确实有一些企业,它们通过流转、通过联合达到了适度的规模,但毕竟是少数,它们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吴小莉:您是不是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刘永好:对。我们曾经试想过,在贵州推广一种高耐氨酸的玉米。农民是分散的,他们有的愿意种,有的不愿意种。后来我们又试图统一把土地流转,找一个人来种,结果实行起来很难,因为你达到上万亩土地,可能要跟数千户农民谈,要谈拢。并且,你今年做好了,要是明年人家不干了咋办,所以你就不敢大投入,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中国种植业的规模化、现代化还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