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加入董事会一年以后,凯瑟琳决定在《华盛顿邮报》一显峥嵘。她一直渴望缓解印刷室冗员的问题,并且把控制权从桀骜不驯的印刷工人工会手中抢过来。有的印刷工人甚至砸坏了机器,罢工变得越发严重。(有个罢工工人举着的标语牌可谓恶毒,辱骂时连凯瑟琳·格雷厄姆已故的丈夫都不放过—“菲利普·格雷厄姆开枪时杀错了人”。)在那些没有参加罢工的工人们的鼎力帮助下,《华盛顿邮报》才勉强出版,而在当地仅次于它的《华盛顿明星报》则乘虚而入,不断挖走它的广告客户。
凯瑟琳担心《华盛顿邮报》会赢得罢工但输掉生意。她说:“我需要找到一个完全可以依靠的人。”此人便是巴菲特。他许诺亲自来打理《华盛顿邮报》的生意,并且在他认为罢工会对《华盛顿邮报》的基石造成长远威胁时提醒她。《华盛顿邮报》的这种经营成就正是他投资的理由,他绝对不会让《华盛顿邮报》的帝国变得摇摇欲坠。4 个月之后,罢工的工会组织瓦解了,《华盛顿邮报》继续在华盛顿的各家报纸中保持领跑者地位。
后来,《时代周刊》收购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华盛顿明星报》, 并建议同《华盛顿邮报》一起联营,理由是联营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也可以替市民考虑,让华盛顿有两家报业公司。《时代周刊》提出来的方案中,两家公司均可以从联营得到的收益中分得一部分收益。
对这一建议,巴菲特坚决反对。在他看来,《华盛顿邮报》已经拥有整个华盛顿报业市场66% 的份额,而且马上就要占领整个市场了,完全没有必要对排名第2 的公司妥协让步。受到巴菲特的影响,凯瑟琳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反向收购提议,遭到了《华盛顿明星报》的拒绝。没过多久,《华盛顿明星报》破产了,《华盛顿邮报》便一统江山。
1970 年颁布的美国《报纸保护法》允许存在竞争关系的报纸整合业务,但需要保留各自独立的编辑人员,前提是他们能向司法部证明,如果不这样做,其中一家报纸将会倒闭。
凯瑟琳几乎每隔一天就会和巴菲特谈上一次,而凯瑟琳每次要演讲时都会发憷,她也会给奥马哈那边打电话,巴菲特不假思索就能给她一个演讲大纲,而且在逻辑上滴水不漏。她曾录下他们的谈话内容。
等他说到了结尾部分,我说,“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他说不行,这些话都是即兴说出来的,因为语速太快,他自己都已经想不起来了。这真是让人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