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自然分娩—妈妈的首选(2)

在20世纪,科学一直坚信记忆是大脑的功能,现在已经不那么看了。生物实验中用电刺激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会在大脑中生成一些鲜明的情景,这些情景被试者可能很陌生,但访谈他们的家长,一半以上的情景被证实是被试者经历过的。现在一般认为体验型记忆是在人的身体,尤其是皮肤里,被激活时大脑会根据认知规律重建那个情景,越小经历的事件大脑重建时越可能出错。谚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认知上知道是绳子,身体却出现恐惧反应。另一个证据是植物人或者意识丧失者,在亲人触摸下身体会有明显反应。语音的记忆是在大脑里,大脑有一个言语中枢,记忆的信息储存在海马与边缘回周围,生物电刺激相应脑组织时也会产生情景,但这个情景是言语关联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经历的记忆。

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孩子的经历与学习如果带有某种情绪:激动、疼痛、紧张的感受,相应的记忆会比较好。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看来真是痛苦加深了学习的记忆。我的朋友,北大的方新教授,跟我分享过她的一次经历。一次,她夜间独自驾车从石家庄赶回北京,高速路上很暗,天又刮风下雨,她在高度紧张下开车飞奔,车里一直放着一张歌碟,伴随着这次有些惊险的历程,她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些歌曲,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发现歌碟里的歌她随意就可以完整地唱出来,下意识里她记住了所有的音乐。下意识的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情,我经常跟学生说,听课不要那么专注,但要带着对课程强烈的爱恨情绪,心理的过程就是爱恨情仇的过程。很多知识你会无意识地接受,虽然你的脑子并没有记下来,身体却记住了,需要的时候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自然就从身体里流淌出来。

专注的学习是一种意识缩窄的状态,你只关注当时以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在印证自己内心已有的内容,结果那些你内心没有的,对你的发展重要的知识一点儿都没有记住。再说专注的学习也极易疲劳,用心(带有情感)的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听课应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