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学家对初生婴儿是否具有高级智慧越来越好奇,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婴儿并非完全被动、无助,很多婴儿刚出生就表现出对环境的控制与选择。科学家们甚至假定存在一种婴儿的语言,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交流的身体信息,观察婴儿与婴儿之间的行为与情绪,发现他们比成人更能实现同步性。
心理学有个“视崖”实验,在地板上划出一种类似陡崖的线条,婴儿们爬到那儿会选择折返,仿佛他们能预感到危险。一个没有睁眼的婴儿哭泣的时候,不同的女性去拥抱他并不能让他停止哭泣,但当母亲靠近他拥抱他时,他很快便破涕为笑。
在产科实习的时候,我曾经也做过婴儿的护理工作。那时的婴儿出生以后会与母亲隔离24~48小时,躺在一张特制的婴儿床上,一个挨一个,每张床足足要躺下10个婴儿。医生需要观察并记录婴儿是否吃奶,是否有尿与胎便,皮肤是否有黄疸,呼吸是否均匀。等到婴儿有了胎便,进食、呼吸、心跳、肤色一切正常,母亲才可以领孩子出院回家。
在我的感受中,大多数婴儿都很安静,沉睡的时间很长,醒来也不那么兴奋。哪怕你逗他,轻轻地抚慰他,他似乎也不太情愿与你互动。当他们的父母在窗外张望时,许多婴儿会奇怪地醒来,躁动,甚至哭泣。所有的婴儿共用几个奶瓶与奶嘴,爱哭的婴儿得到给食的频率就高一些,对那些不怎么吃奶的婴儿,我们需要用奶嘴在他嘴边摩擦,促进他进食。如果婴儿不吃东西,胎便排不出来,就不能出院回家。
很多母亲告诉我,婴儿领回家后就变得活跃多了,吃与拉的频率明显加快。当我的女儿出生时,医院产后护理已经更加人性化,婴儿出生后梳理干净就立即放回母亲的身边。她在母亲身边睡得很踏实,醒来就要吃奶,可是对初产女性来说,奶水都来得比较慢,你会明显看出她的不满与不耐烦。后来奶水好了,女儿的情绪也越来越好,会笑,脸上总挂着一种怪怪的笑容,似乎很自得。
看着那张可爱的、皱皱巴巴的小脸,每个父母内心都会体验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一种母性或者父性的复苏,让母亲坚强,让父亲温柔。婴儿仿佛天生就知道谁是他的母亲,那小家伙眼睛没有睁开,却知道乳房在哪儿,知道吮吸,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我们会想,这小家伙到底是否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多少,又是如何知晓的。人类的婴儿期比我们所知的所有生命系统的襁褓期都长,这是进化的结果还是婴儿在有效利用父母资源还难以确定。也许人类的婴儿天生负载的信息量就很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唤醒。
我猜想,婴儿出生时会释放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婴儿体肤散发的激素,激发着父母身体内的改变,更主要是一些不能用言语去理解与解释的信息系统,也许是行为与情绪信息,也许是生命场与能量,支配与浸染着他的环境。心理学比较重视遭遇与初始状态,每个父亲最好不要错过孩子初生时刻与孩子的接触,相信彼此之间一定会发生一些奇妙的连接。一对父母如果亲自经历了孩子所有的成长过程,跟孩子的感情会很深,如果孩子从小在别处长大,深度的感情也许难以建立。俗话说,“过了这村没这店”,在合适的时间陪伴孩子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合适的时间,父母再想补偿会很难,甚至终身难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