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科学、哲学、艺术与思想都必然存在一个假设前提,这些假设必须适合人类的知觉结构并形成一种类似宗教般的信仰。从牛顿开始,我们一直坚信重力是垂直向下的,我们的建筑学也一直把笔直与对称看成是法典。为了这个信仰,我们无视大自然并不存在笔直、直角、直线的东西,无视山川河流都是波动弯曲而非以几何形式存在着,人类依然顽固地按照几何原理建造这些非常不自然的房子。现在纵然知道地心引力场不是垂直的,而是曲面变化着波动向下的,但要接受那些看起来不规整、不对称的建筑,人们的内心还是非常不适应。信仰会让人们的认知形成一种惯性,正如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它是打字机时代的产物,当时是为了避免两个相邻字母连续敲击时支臂勾连,才把常用的字母分隔很远。而现在的计算机键盘已不存在勾连问题,但人们还是习惯最初按照打字机的特点设计的键盘,任何新设计的键盘虽然可以加快打字速度却没有市场。
人们生活在一种被惯性恒定的知觉中,有的无中生有,有的视而不见。认知科学家在20世纪末已经承认,人类的科技还是一种静态的科学,假设世界是静止的、缺少变化的,众多定理与逻辑才能成立。但世界什么时候静止过?牛顿力学定律:两城距离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这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你不可能保持恒定的速度,也不可能预设标准的时间。即便是同一个人,在相同的两城间驾驶两次,也绝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到达。人类的认知不是对现实存在的真实反映,而是一种对存在信息的选择结果,人们喜欢选择熟悉的信息,能感知到的也是人们心中固有的东西,正如佛家所说,“心中有,眼中有”。
我的这本书基于四个假定来讨论,这些假定如果不成立,或者你不喜欢,那么由假定而生的观念对你来说就是荒谬可笑的。
第一个假定:自然是生命之母
人类要重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大自然蕴含智慧,人类智慧基本源于对自然的学习、跟随与模仿,仿生学一直是人类的前沿科学。假定生命真的是从大自然慢慢孕育、进化而来,那么,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这个假定源于达尔文与达尔文以后的生物科学家们建立的生物进化规则:生命从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而出,大自然存在的一切也适合生命的发生发展。万物皆生命,万物皆有意识,可以说自然的意识也许就是上帝的意识。对自然的膜拜与敬畏之心应该类似于人类对母亲怀抱的那种永恒的感恩,遗憾的是,科技力量给了人类一种幻觉,让人类以为自己是超越自然、高于存在的。
人类今天的生活,尤其是育儿,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我们建立了一种专供人类生存的社会并逐渐与自然隔离,这对人类生命的发展是利多还是弊多需要严肃的讨论。认可自然是生命的母亲,我们要问问自己对孩子的养育是趋近自然还是完全抽离了自然,如果把婴幼儿放在一个纯粹的社会环境里长大,人类社会化信息的堆积会让孩子对自然缺乏感应。那么,可不可以做到既促进孩子适应社会现实环境,同时又保留他对自然的知觉,与自然产生同质感与亲近感?如何才能做到呢?进化与遗传科学家认为,人类与其他生命系统的进化还在继续进行着,不是停止了,而是加快了。进化是一种对自然预设密码的逐步解读,还是人类适应环境过程中生命形式的渐变还不得而知。我本能地不喜欢科学家把未来人类想象为ET那样大脑袋、细脖子、短四肢的生物,也不喜欢科幻电影中人类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高墙中,外面是满目蛮荒、寸草不生的土地,与其这样还不如死去。经济转型的中国,由于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摄入,婴儿的小肠发育得越来越短,咀嚼功能越来越弱,以减少肠道对食物的吸收,保持饮食平衡。这是一种适应趋势还是一种进化呢?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正从草食动物向肉食动物转化,相信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糖尿病患病率会下降,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拥有饥渴的肠道、可怜的脂肪酶系统以及过高的食欲,一杯含糖的牛奶对他们来说已是饕餮之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