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60年》第二章 日本之魂,西方之术(1)

现代漫画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日本具有悠久传统的叙事艺术?日本政府似乎认为,漫画完完全全继承了本民族的叙事艺术。从2000年4月开始,日本新的国家艺术大纲把漫画纳入了初中课程。在配套的教师手册上,日本文部省郑重指出“漫画是日本的传统表达形式之一”。三页图示历史分发给了美术老师,帮助他们更好地讲解历史上的卷轴画、版画和漫画之间连绵不断的联系。遗憾的是,在这些视觉资料中,关于当代漫画,只选了手塚的一段无字连载漫画和一幅“龙珠”招牌画,没有气球对话框或状声字。

这样的观点,是由于日本对漫画的一种十分粗略、过分陈旧的定义。漫画一词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故事漫画和剧画,或者称为多格连环画和图画小说;除此之外,漫画还包括单幅卡通、政治讽刺画以及四格报纸连环画。所有这些差别各异的艺术形式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强调纯图画特点,即:夸张、简洁和流畅的线条。然而,由于政府太关注上述各种艺术形式的相同之处,他们不经意地忽略了一格漫画到另一格漫画的故事发展,也忽略了漫画图片与文字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正是现代漫画的特点所在。

事实上,漫画,也就是连环画,如果没有西方卡通画、讽刺画和报刊连环故事画对日本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强烈冲击和瓦解,也就不会诞生现在的日本漫画。否认这一点就是篡改历史。日本漫画是东西方交融、新与旧交替的结果,就像19世纪日本一条现代化口号中所说的那样:“和魂洋才”(wakon y?sai)——日本之魂、西方之术。

在漫画中显而易见的“和魂”,其精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一些人在日本语言本身,即汉字的固有视觉特征中寻找答案。这些表意文字,在表达事物时不是采取现实逼真的手段,而是把事物抽象浓缩成符号,用毛笔和钢笔把现实生活勾勒到象征性的笔划中,连环画在很大意义上也是如此。也许,由于日语的书写牵扯到制造符号象征,而日语的阅读又离不开符号象征的解码破译,这样的书写阅读方式就使日本人轻松地接受了连环漫画的符号象征特点。

另一个独特的民族特征或许能解释漫画的销量占日本所有书籍和杂志销量的近40%,那就是,日本民众对图画艺术长久的兴趣爱好,这种在日本文部省的宣传册中推崇的图画艺术,有时几乎接近连环漫画的精髓。连环画批评家夏目房之介(Fusanosuke Natsume)把这种早期的叙事艺术归类为“前漫画”。“前漫画”作品始于12世纪的绘画,这些图画画在长达20英尺(6米)的画卷上,一幅幅延续起来讲述传说、战争和日常生活事件。这些画卷也可以是十分有趣的。僧侣艺术家鸟羽僧正(Toba Sōjō,1053-1140)把僧人描绘成兔子、猴子、狐狸和青蛙,以此来调侃他们;他甚至还描绘了臭名昭著的“放屁大赛”。就像在一台现代计算机前一样,读者的目光可以随着风景“滚动”,当画卷展开时,可以从右移到左。也许,这种动态的浏览和阅读方式在漫画中得以再生?同样,图画在屏风上被分成几个部分,这也和漫画中排列的框格异曲同工。漫画格之间垂直的白色缝隙或“天沟”(gutters)比水平缝隙画得更紧密,这种现象也并非偶然,这是为了使每一排图画更好读,这也与屏风相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