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3)

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师的工具箱里有一个很实用的工具,源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SFBT),即所谓的“神奇问题”,大致是这样:“假设今晚你睡觉时,奇迹发生了,困扰你、让你来寻求治疗的难题解决了。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什么?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什么会有所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回答都是这样的:“我会觉得幸福。”

你作为治疗师,会继续追问他们,如果觉得幸福,生活会有什么不同,他们会做什么,和谁一起等等。但有时人们拒绝把话说明白,幸福仍然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玫瑰色的幻觉。这是幸福的第一个问题所在:它太模糊。除非我们能增加一些细节,否则,我们很难接近幸福。

但是近年来,钟摆开始摇晃起来了。人们曾一度旗帜鲜明地支持追求幸福,这大概是在2005年《幸福》(Happiness)一书出版前后,这是理查德·莱亚德极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甚至有一位高僧也宣称人生的目的就是寻找幸福,这与佛教中人生充满苦难的中心教义相提并论,显得极其古怪。此后,反对的声音变大了。哲学和心理学界很多人,包括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都开始声讨这个观点,指责追求幸福不过是肤浅的人生目标。最好把追求福祉或充实人生作为目标——这是更丰富、更细致、更多维度的概念,为我们留下空间去追求其他本身就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从事有意义的活动。

不可否认,对幸福的追求的确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矛盾。首先,太关注于追求幸福是种自我欺骗,因为实际上我们越是试图变得幸福,就越不幸福。你越是努力想抓住幸福,它就离你越远。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擅长预测到底什么会让我们幸福(或不幸福)。正如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所说,人生境遇中的重大变化,无论是积极的变化还是消极的变化,常常会在我们恢复惯常的快活或忧郁状态之前,对我们的幸福观产生一些短期的影响。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我们没有遭遇重大困难、一切称心如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获得幸福的希望寄托于理想的未来。因此,即便我们能克服幸福的模糊性,真的树立了一些我们相信将引领我们进入美好世界的目标,我们还是有可能被一个假想的未来所迷惑,因而注意不到在不完美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