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优雅》第一个创业基地——60平米临街板房(1)

北京市青年服务社注册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市联社下面一个相当于处级编制的直属独立机构。专门负责解决北京的五难问题(吃饭难、做衣难、修理难、购物难、服务难),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解决大量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城市增加经济活动。青年服务社既没有政府的计划内安排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内容与渠道,完全是市场中的“野狼”,自己寻找生存的条件和经营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北京青年服务社决定开一家商店。要想开商店先要有营业执照,而办营业执照之前,先要有经营的场所,找房子就成了首要的问题。我骑着自行车满街地转,四处寻找空着的门脸房。终于发现在地安门与平安大街的交叉路口南侧,正在盖几栋简易的板房。经过与街道办事处的艰苦谈判,以每个月1500元的租金签订了租约,一个约60平方米的临街板房成了我作为独立法人代表的第一个创业基地。

那时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只有几十元钱,我担任北京青年服务社副经理时,每月也只有六七十元的工资,却要承担1500元的租金,还要给几个人发工资,再加上货架、柜台的折旧,每个月如果不倒腾出来几千元的利润就会亏本,而那时一个月要获得几千元的毛利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我开始招兵买马了,尽管身上承担着许多经营的风险,但一想到这是自己开创的事业,又有了一种当“山大王”的自豪。

我自己动手铺地面、安装和布置柜台、摆放货架、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画、采购商品,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晚上我还要睡在后院的小仓库里值夜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商店终于开张营业了,商店的位置不错,刚好在一排商店的中间,门前就是几个公共汽车站,公交站边还有几个小饭馆,人来人往的也算热闹,等公交车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进来看看,就有了交易成功的机会。

小商店没有什么专营,只要能采购到的商品,从文具到服装,从电池到化妆品,都摆出来卖,真是五花八门,样样沾边。那时并没有经商的门道和经验,都在“摸石头”的过程中探索,甚至连卖水果也要试上一试。

靠门店的零售经营无法满足盈利和交租金,我们就通过一些私人朋友的关系,帮各种单位采购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送货上门,这样就形成了批量交易,靠数量创造盈利。

那时大多数办公用品如铅笔、钢笔、墨水、电池、算盘、纸张都是单位统一采购使用的,连肥皂、毛巾、围裙、袖套等劳保用品也是单位统一发放的。有了几个单位按月采购,我们就保住了租金和工资,开始多少有了点盈余。那时每个人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一个月下来,也就剩个一两千元的利润,这是靠我们的努力和劳动创造的利润和价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