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日本取经(4)

三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在日本一个偏僻乡村的小酒店,任正非他们遇到一群旅游的日本退休老人。老人们为任正非他们演唱《拉网小调》,对方乐观、热情和无忧无虑的心态让任正非颇为感动。事实上,在漫长的萧条期,日本人就是怀着这种乐观的态度对待事业和生活,而没有被日益困窘的生活击倒。对中国通信企业来说,在面对IT危机时,同样要保持这样的乐观心态。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认为,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经营的成本越低,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在他看来,企业扩大规模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样也能为社会增添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日本经济危机期间,松下幸之助的一位朋友为是否建房苦恼,生怕被别人指责。但松下告诉他:“你的想法是不对的。在如此不景气的时候,像你这样的资产家,更应该盖房子。如果不盖的话,木工和泥瓦匠靠什么生活呢?他们会更穷,以致无法维持生计。”

在成功预言IT危机后,华为并没有生存在恐慌中,而是以一种更为乐观的态度对待危机。之所以如此,和任正非从日本带回来的经验不无关系。任正非和松下幸之助一样,虽然承认危机是一种挑战,但他同样认为危机是企业发展的契机。正是在这种乐观心态的指引下,华为逆势扩张,成为危机中的大赢家。

四是加强职业化建设。由于C&C08程控交换机的研发成功,华为当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有许多员工盲目自豪,认为公司已是世界水平了。但是相比于思科、爱立信那样的国际巨头,华为依然不具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面对危机时,华为凭借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精神力量。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就是一群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而不习惯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由于短暂的成功,部分员工的待遇比较高,滋生了一些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明哲保身的思想。

因此,任正非在2002年的管理层大会上作了《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的讲话。他明确指出:在公司内部,华为开始加强职业化管理,强调建立对事负责而非对人负责的流程制度。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为华为的国际化和规范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华为开始引进IBM的IPD、ISC流程的时候,前期的铺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