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切三斤牛肉(2)

我们过去买的牛肉都是熟食,从没有见过新鲜的牛肉。本地还有个特色,就是吃水牛肉。我朋友正经学过厨师专业,他说一般而言,水牛肉纤维太粗,吃起来肯定不如黄牛肉肥美。但在我们这里,牛肉因都是经过熟制上市,一般已成板结状态,吃起来全无肥美一说。这时候,纤维粗反成了水牛肉的优势——耐咀嚼,熟制过程如果烹调得当,作料的香与牛肉的香有效混合,所以越嚼越香,想来和吃牛肉干是一个道理。本地秦南镇特产水牛肉,本是一户人家最为正宗,但做出名后,凡是水牛肉,必挂秦南名号,而且不是水牛肉,也充当水牛肉来卖。坊间一直有用马肉甚至母猪肉充当水牛肉的传言,仿制手法极为下作,这里不忍言叙。

我二叔曾经说过,以前本地屠卖牛肉的一般是穆斯林,按他们的规矩,宰牛必须要阿訇主持,久之几家穆斯林的牛肉卖出了可以垄断市场的名气。比如一个姓火的人家,当一般牛肉卖27元一斤的时候,他家的就要卖40元了,比起秦南的牛肉,确实另有风味。我想主要是一起锅就卖,所以比较新鲜,肉质相对较嫩。

物流畅通以后,新鲜牛肉开始有卖。我在广东梅州曾吃得一碗牛腩汤,一直意犹未尽。记得是在一个离我当时居处不远的小摊子,牛腩在大锅里煮得喷香,问价格,极便宜。我要了一份,5块钱,店家盛出一碗,问要不要萝卜,答要,于是又另放入煮好的萝卜一起再煮片刻。再盛起时,已是一大海碗,并不加价。这碗牛腩萝卜,味道鲜美就不说了,只说分量,吃得我大为快意,一瞬间也有了绿林之感。初春时节的梅州夜晚略有凉意,一碗下去,竟浑身沁出细汗,所以一直难忘。

超市有鲜牛腩卖,自然是要买的,回来用咖喱土豆烧之,极为下饭。后来又常买腿肉,照书烧过一道水煮牛肉。过去吃牛肉只求其香,不求其嫩。这个水煮牛肉的成功,让我获得了在自家厨房也可做到牛肉嫩滑口感的成就感。折腾半日,挥汗如雨,最后成就一道佳肴,品味独饮,留下一个乱七八糟的厨房给老婆收拾。老婆抱怨不断,我只将小酒喝得吱吱作响,故意充耳不闻,也算家庭一乐。

我吃过正宗的牛排,但我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我体验正宗的好处,所以每当侍者问我牛肉要几成熟的时候,我只说:“弄熟!”绝大多数的店都会问你要几成熟,但最后提供给你的却是他根本不能掌握的,所以问也是多此一举。我老婆还是穷学生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她,问她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所在,大家一起吃一顿。老婆想了许久,想出一家店卖的牛排不错。于是我们就去了那家,一进门从那冷落的环境就开始怀疑。三个人各叫一个牛排一个罗宋汤以及一些点心。罗宋汤说得过去,当牛排上桌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老婆所说的不错是何意,因为这块牛排有种很不惜工本的实惠,但制作和口味实在太不敢恭维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我们三个人只是默默切割与吞咽。最后,我老婆以一种很骄傲的姿态说:“我终于吃完了,你们感觉怎么样?”

我说:“你这个终于二字,表达了我们要吃完这块牛排的艰辛程度。”

三人大笑,丢下实在吃不下去的牛排,倍感轻松地离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