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印度(6)

这四条路对于印度对外交通的垄断一直持续到了现代,飞机发明后才改变了这样的局面。现在大部 分外国人进入印度,都是通过飞机,以至于印度使馆在审查签证申请时,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返程的机票。而对于从尼泊尔申请签证的外国人来说,大都是准备从陆路进、陆路出的,他们提供不了返程机票,于是,加德满都(Kathmandw)的旅行社大都由此开辟了一项新的生意:代客做假机票。签证官如同与游客有了默契,只要提供机票,不问真假就发签证。这或许反映了印度官僚制度的一个侧面:规矩死板,却不得不遵守,哪怕是假装遵守也行。我的签证也是在尼泊尔获得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印度签证不是从进入印度的第一天开始计算时日,而是从拿到签证的那一天开始,那个小小的计时器就开始滴滴答答作响,两个月后自动过期。为了节省时间,我在拿到签证的当天夜里,就坐汽车去了边境,以至于在尼泊尔的朋友都奇怪为什么我要这么着急。

他们不知道我的计划:印度国土广袤,一般来说,没有四五个月是不可能将它基本游览一遍的,而我却想用两个月时间完成环游,将它的几大文明区域一网打尽。

当人们看中国历史时,往往会发现一个大的文明包含了几个地理上的区域文明中心,它们分别是: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文明区域,这个区域还包括现在的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北京等地,并最远到达湖北;以西安为中心的关陇文明区域,这个区域从西安向西和向北延伸,基本上覆盖了如今的西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蜀文明区域,主要在四川,并包括了云南、贵州、重庆的一部 分;以苏杭为中心的江东文明区域,包括了浙江、上海、福建等地;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文明区域,包括了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的一部 分。

其中岭南文明区域和川蜀文明区域是最具地方特色、集权官僚制色彩最浓的区域,也是我最喜爱的两个区域。

印度也和中国类似,虽然我们将整个印度次大陆划分为一个文明,可是,其下却又包含了三个区域文明中心。以德里(Delhi)为中心的北印度,在历史上,这个区域文明的中心城市曾经出现过变迁,从比哈尔邦(Bihar)境内的王舍城(Rajgir)移到了后来的华氏城(现在的巴特那,Patna),再到后来的方邦境内的马图拉(Mathura),以及曲女城(现在的卡瑙季,Kanauj),伊斯兰教徒到来后才选择了德里,此后还曾经定都德里南方的阿格拉(Agra,一个属于泰姬陵的城市),最后又回到德里。南方则包括了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以马杜赖(Madurai)、坦焦尔(Tanjavur)为中心的东南部 文明中心,一个是西南部 文明中心——贝鲁尔(Belur)、赫莱比德(Halebid)、汉皮(Hampi)、帕塔达卡尔(Pattadakal)都曾扮演过文明中心的角色,一直延伸到孟买(Mumbai)一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