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各阶层的“情态”分析(1)

当前社会各阶层的“情态”分析

这里所提出的“情态”是指社会各阶层在当前社会中各自的情感状态、情绪状态。情感,即对于现状是满足的,是心安的;情绪,即对于现状是不满的,是有失望、抵触、愤怒、仇恨等心态。“情态”,以各阶层、群体为分析和论述对象,而非针对着某个人。

我并非社会学专业人士,所以对社会各阶层状况的划分可能不够合理,所做的扫描与分析、叙述可能不尽准确、全面,我只想从公平与否的角度,来观察当下各个阶层的情感、情绪状态,大致看看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于不同人群心态的不同影响。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尺度,我是立足于职业,以职业作为划分依据,取代以往的身份制。

(一)工农阶层

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主体部分。尤其是工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地位还不低。改革开放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旧貌变新颜”,新生的阶层顺势生长出来,相对而言,工农阶层日益被边缘化了。

1.农民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发动的,由于包产到户制的推行,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民从改革中受益。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而农民阶层的经济地位却在不断下降,与其他阶层的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一是农村中的各种税费加重了农民负担;二是各类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下跌。农民只能把粮食卖给国有粮站,而很多粮站又以各种方式压低收购价格或者拒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003年,一个叫李昌平的湖北乡镇党委书记,致信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疾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自此“三农问题”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改革的焦点性问题。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门发一个关于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五十五年以来的第一次。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切实意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拟采取措施加以扭转。

从2006年1月1日始,我国正式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于农村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终于一朝寿终正寝;其后国家又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农民的收入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获得了切实的利益。所以农民对社会、对政府有感念的心态。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该院两百余名师生共同走访、调查了31个省的270个村庄,总共获取了4794户农户的问卷信息。最后归纳出中国7亿农民当下的群体形象:知足、务实、心态平和、对社会充满感恩。调查显示,整体上看农民群体中基本上不存在所谓“仇富心理”。受访的80.4%的农户面对正当致富的富人,表示出羡慕和尊敬,仅有4.9%的农民出现了鄙视、嫉妒以及不与其往来等消极情绪① 。但报告也同时指出,在与有钱人、政府官员、医护等专业人员交往中,农民的尊严感很低,有持续下滑趋势,对自己的身份并不积极认同。农民的社会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