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铁莫过狗哥们儿(2)

顺便说一句,老和尚同时还养了只猫。他遇害后,猫一步都没离开他身边,一直轰赶着周围的老鼠。人们都说,养小动物好啊,危急时候出力的,就是它们。

另一起案子是元好问《续夷坚志》里的,发生在金朝贞祐年间。寿州州官萧卞巡逻回来,发现一头黄狗在他马前来回跑,似乎要带他去什么地方。萧卞让两名士兵跟着狗,一直跟到西河岸一口枯井边。井口有血迹,井内有尸首,这是一起杀人案。

黄狗继续叫,带着士兵们来到城里的一座客栈。客栈主人一出门就愣住了,告诉士兵,这是前几天住在这里的客人朱某的狗。怎么又回来了?朱某明明带着狗搭船走了啊。

一起凶杀案就这么破了。萧卞带人抓到了船主,船主一见那狗,把自己谋财害命的经过全都招了。没法抵赖,狗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工具犬、陪伴犬,人们已经不陌生,居然在古代就有。元朝时候,广东德庆路就有这样的事。《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写,那里有个老妇人生病了,卧床不起,糟糕的是,家里还没人。老妇口渴,一个劲儿地念叨水。没想到家中养的老狗跑到厨房去了,真给她把水打来了。至于打水的过程,那是相当夸张:狗作人形,直立来到厨房,端了碗热水,回到卧室,“如人执汤碗以进”。按说,谁见了这种夸张行为都会吓个半死,但老妇却不以为怪,喝了水,病还好了。也许,作者写了这个神奇事件,是为了说明狗有一颗帮助人的心吧。

主人去世,对家里养的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个时候,狗往往表现出对人的无比依恋和忠诚。元好问讲了两个相似的故事。

头一件,元朝有个叫王怀州的,生了个小儿子叫五哥。五哥和家里养的狗狗最亲了,整天形影不离。可五哥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不幸夭折了。那只狗就一直跟着送葬的人群到墓地,“徘徊望顾,如有所见”。从此以后,狗每天都会到墓地上去守着,天黑才回家,日复一日,坚持了一百多天,邻里感动,都叫它“孝犬”。

另外一件,狗干的事就更艰难了。元朝兵荒马乱之际,河南原武县附城堤下阎家遭了难。家中青壮年都被掳走,老爷子老太太则被杀死在墙角下,无人掩埋。尸横遍野,人烟断绝,野兽豺狐纷纷跑进村子里来吃人。阎家的狗也跑出去吃人,但对主人的遗体采取了坚决守卫的态度。它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和那些打算冲过来的动物们打架厮杀,把它们赶得远远的。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阎家终于有人逃回了村子,发现父母的遗体是村里唯一完整的。他们得以全尸下葬,这都是这只狗的功劳。元朝攻灭金国之际,可谓杀人如麻。打到云中(今大同)一带,更是百姓生灵涂炭,尸横遍野。那些士兵杀人杀得眼红,连小孩子都不放过。有个姓曹的小孩儿,和一群孩子一起往外跑,后面是元兵在追,追上了,就用大棒子打死。眼看着就要追上曹家小孩儿了,突然两条大狗冲了过来,狂叫着扑向元兵,扑倒了好几个人。元兵大怒,开始追打这两只狗,曹家小孩儿得以躲进一间空房子。等元兵赶走了狗,再回来寻找时,有传令兵打着旗子过来,喊道:“上面有命令,不得滥杀,杀人者斩。”

屠杀停止了,不少人活了下来,当然也包括小曹。后来小曹长大,还当了节度使。必须得感谢那两条见义勇为的狗,它们的忠诚和勇敢,比人强得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