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老虎(1)

悲催的老虎

传说有一种动物叫彪,长得和老虎挺像,却比老虎厉害,能咬断老虎的脖子。这么厉害的动物,还偏偏是老虎生的——一般母老虎只生两胎,如果生了三胎,第三只一准儿是彪。要是虎妈不看着,彪就会把哥哥或者姐姐咬死。于是虎妈在带孩子过河的时候,都是先叼着小彪过去,放下,回来叼一只小虎,过去,放下,再把小彪叼回来,放下,叼第二只小虎过河,放下,最后再回到出发点,叼小彪过去。

这个过程有点像智力题,记载在清代学者俞樾的《茶香室丛钞》里。彪到底是什么,现在有人说是狮虎兽,有人说是亚洲金猫。但在古人那里,它就是某种猛兽,所以有“龙虎彪豹”的说法。“彪悍”形容的就是它。老虎不仅家门不幸,还经常沦为人们蔑视的对象。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讲到北宋的文人张耒,曾经在一幅《老虎图》上题诗:“烦君卫吾寝,起此蓬荜陋。坐令盗肉鼠,不敢窥白昼。”人家明明画的是老虎,张耒写的却是猫,把老虎当猫,充分显示了张耒的气魄——说白了,就是说自己胆儿大呗,豪放的另外一种方式。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说到苏东坡,可是真见到过老虎的。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和章惇一起在陕西做官。当时俩人是好朋友,相约去山寺喝酒,还都喝大了。有人说山里有老虎,仗着酒劲儿,俩人上马就去找——还真找到了。

离老虎还有几十步,马惊了,不敢走。苏东坡打了退堂鼓:“马都这样了,咱俩就别逞能了。”说完勒马就撤。章惇笑道:“我自有道理。”依旧驱马前行,走到老虎身边儿,从怀里摸出一锣来——合着早有准备,狠狠砸在石头上。这回是老虎惊了,扭头就跑。章惇露脸了,回来对苏东坡说:“你肯定没我有出息。”

苏东坡和章惇后来因为政见不合翻了脸,章惇没少整老苏,贬到岭南、贬到海南,都是章惇的主意。其实章惇比老苏强的倒不是胆气,而是心计,要不老苏怎么没想起带个锣呢?可能是因为老虎比较凶猛吧,吃家畜也吃人,所以打虎就成了勇气最直接的展示途径,例如小说里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悲催的是,在一些记载中,老虎总是被很容易地打死,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朝野佥载》就说,诸暨县县令手下,有个人喝得大醉,还得赶夜路,走到山上,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边睡了。半夜,有只老虎溜达过来,在他脸上闻来闻去。老虎的胡子搔到醉鬼的鼻子,醉鬼打了个如雷贯耳的喷嚏,吓了老虎一跳,蹦起老高,坠落山崖,把腰给跌断了,于是被猎人所获。瞧这老虎多倒霉啊,糊里糊涂就毁了一世英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