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独占(2)

主考官闻听大喜,立刻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给了袁枢。袁枢真不含糊,接了纸笔,稀里哗啦一挥而就,写完了,就是状元那名字还空着呢。考官问:“那状元是谁啊?”袁枢说:“状元啊,非老夫不可。”得,他就这么成了第一了。还有更神奇的——唐文宗时的状元裴思谦。这位是由权臣观军容使仇士良写信,推荐给主考官高锴的。高锴接见考生的时候,裴思谦上前一步说:“高老师,仇军容写信推荐了一位裴思谦,裴思谦要是不中状元,你就不能放榜。”高锴为难了,说:“那我总得见一面这个裴思谦吧?”裴思谦道:“哦,就是我啊。”

脸皮又厚,后台又硬,裴思谦就这么成状元了。难怪唐朝的后半段这么乱,这都用的什么人啊。

唐朝还有一位宋岳,怎么考都考不上。有天做梦,梦见一神仙跟他说,你这名字不行啊,岳(繁体为),脑袋上压着一大山,怎么可能出头呢?

他醒来想想也对,就想把那“山”字给去了,可那样就变成“狱”了,依旧不太好。一狠心,两边的“犬”旁都删了,改名叫宋言了,还真别说,中了个解元。为啥啊?说不清楚。反正那届的主考官冯涯被参作弊,宋言后来也从第一被抹到了第六十五名。这位宋言还真有信心,第二年再考,终于中了个第四。到了宋朝,考试就严多了。科举的时候,皇帝还亲自出题。《东轩笔录》里说,有一次宋太宗出的题目是《卮言日出赋》。他去看考生们答题,一边看还一边说呢:“最近举子们风气比较轻薄,写文章不往深里想,就追求早交卷。现在我出这题,比较深奥,就是为了让考生们好好思考,扭转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恶劣风气。”结果话音未落,考生钱易交卷了,宋太宗气得破口大骂,将此人轰了出去。从此以后,皇帝都对科考失去了信心,竟然十年没有举办考试。

要说这事,也不全赖考生,谁让他出这题呢?“卮巵言”,就是随便说说的意思啊。宋朝还有个规矩,人可以不经科考先当官。但当官不是完事大吉,当了官了,还得参加考试。甭管你参加的是MBA还是读了野鸡大学还是啥啥商学院,反正得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考上了,就取得了继续当官升迁的资格,但不给文凭。没考上,对不起,现在的官也别当了,回家去吧。一直到南宋淳熙年间,有人以官员身份应试合格,赐给进士及第,这才算有了国家承认的文凭。

说到考状元,宋仁宗年间有位杨 (音田),是一心想得状元的。为啥呢?因为他得过解元,会试考了会元,最后考小赋给皇上看,要是皇上点了状元,那就是连中三元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哥哥是枢密使晏殊的女婿,有背景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