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精(1)

二和精

如果,一个职位有两个人争怎么办?唐朝的尚书杨损就遇到了这种事。他在陕西考核官员,发现有个职位空缺。两个候选人大概才华能力都差不多,大家争来争去,没有定论。杨损上来就出了道数学题:一群贼,抢了好多布,到了小树林里。大家计算有多少布,如果一个人抢了六匹,还富裕五匹;如果一个人抢了七匹,则少了八匹。问:一共有多少贼?多少布?先答出来的人胜出。

这是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搁现在,没学高数的文科生、不上奥数的小学生都能答出来。可在当时挺绕。杨损题目的出处是《孙子算经》。看来理科好,容易受到上司提拔,这是有传统的。提拔官员用数学题,评价官员呢?也许什么都不用。唐朝的另一位尚书卢承庆就是这么干的。有一个官员负责运粮,遭遇大风,米都沉河了,这算事故啊。卢承庆给他评分,写道:“监运损粮,考中下。”那个官员看了评语,一声没吭,退下了。卢承庆一瞧这人够淡定的啊,又把他叫回来,评语改成:“非力所及,考中中。”那人看了,依旧毫无表情,无喜无悲。卢承庆干脆改成:“宠辱不惊,考中上。”

就这么着,丢了粮食还中上了,没有辩解,没有哀告,也没阿谀,总之,一句话没说就把上司给折服了。真不知道卢承庆怎么想的。有这么“二”的上司可真是福分了。人都有个性,当官的也有。处理事儿的时候,个性往往就变成抖机灵、用土办法。还别说,有的土办法还真有用。

唐朝延陵令李封就是这么一位。他的手下犯错了,不打,不骂,不罚款,就一条,必须得戴着绿头巾上下班。根据错误的大小,来决定戴绿头巾的天数。这么一来,造成的心理阴影就大了,比挨板子还厉害,人人都以戴绿头巾为耻,兢兢业业不敢犯错,甚至完税都比别的地方快。到李封离任的时候,竟然没有打过手下一次板子。后来骂人老说对方戴绿帽子,大概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北宋的理学家陈襄曾经在浦城县当知县。他遇到的难题是抓小偷。一个人丢了东西,手下给陈襄抓了一大堆嫌疑人来,到底是谁偷的啊?陈襄想了半天想出一辙来,说咱们去庙里吧,咱们的庙里有一大钟,非常灵,没偷东西的,摸它它不响,谁偷了东西,手一碰钟,钟就响个不停。

大伙还真都信了。陈襄带着所有人,在庙里又是上香又是跪拜,各种仪式一丝不苟,然后让人拿大帐子把钟围上,接着拜。拜够了,叫嫌疑人排好队,伸手进去摸。全摸完了,钟也没响。

这头,陈襄让人一个个查手,手上有墨的,立刻放人,只有一位心虚,手伸进去没敢碰钟,干干净净,那他就是贼了。原来,就在围好帐子之后,陈襄的手下在里面做了手脚,用墨把大钟给涂黑了。遇到偷东西的,还有个官,就是秦桧。

秦桧衙门门口有棵石榴树。不知道是因为抠门呢,还是因为强迫症,每当石榴结了果,秦桧都会默默地把树上的石榴数一遍。有一天数来数去,比前一天少了两个。那肯定是有人偷着摘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