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计划不错: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军中国市场初期,远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初现端倪之前,需要做出长远规划并愿意承担一定的经济风险。选择别克作为排头兵,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为什么将一个传统的美国豪华品牌推向一个大多数人口还在骑自行车的国家?但实际上这一选择非常合理,早先的大多数别克车都被中国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公司高管所采购。在中国,别克品牌备受尊敬。人们仍然记得在共产党执政之前,大多数西方企业领导人、贸易商以及末代皇帝和国父孙中山,都乘坐别克车。我必须羞愧地承认,当时在克莱斯勒公司任职的我,曾公开怀疑过通用汽车的中国战略。我认为他们用错误的品牌押了一个幼稚鲁莽的赌注。
现在回想起来,我错了。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联手打造了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公司。随着产能的提升,其他品牌(雪佛兰、凯迪拉克还有五菱)都加入了别克的行列,拥有了两位数的年销量增长率。别克在华销量轻松超越了其在美国的销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别克在华的巨大成功带动了该车在美国市场的重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通用汽车在这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增长。这是阿尔弗雷德·P·斯隆的名言“以各种车型满足各阶层、各种用途的需要”的当代实践。通用汽车中国品牌战略的实施非常成功,五菱品牌满足基本的农村运输需求,雪佛兰定位于日渐兴起的中产阶层,别克的目标客户是政府官员和富人(应该注意的是,在写作本书时,中国别克车主的平均年龄为28岁!),凯迪拉克则正在与欧洲豪华车的竞争中缓慢地站稳脚跟。
悲哀的是萨博品牌。竞争对手福特成功地收购路虎揽胜、捷豹以及阿斯顿–马丁(被整编入所谓“豪华汽车集团”)后,通用汽车担心力量被削弱,认为自己也需要一个欧洲豪华车品牌,于是准备寻购一个。自然而然,在这个特别的舞池中,所有的漂亮姑娘(宝马、奔驰、奥迪、法拉利)都已名花有主。但在那边有点儿羞涩孤独的墙头花,叫作萨博的那个姑娘怎么样?于是,一段通往不幸的旅程由此开始了。
萨博从来都不是一个强有力的企业。它在“二战”之后从萨博飞机公司拆分出来,生产外观别致的小型轿车,最初仅采用二冲程发动机(排放蓝色的尾气,并且当司机松开油门时,会发出“叮—叮—叮”的声音),但后来配置了欧洲福特V4发动机—一款呆头呆脑、毫无魅力的发动机,但却是唯一一款据称能装进萨博900发动机罩中的型号。
这些车的怪异,令它们深得学术界及其他知识分子的宠爱。拥有一辆萨博就好像拥有一枚标新立异的个人主义勋章。我身边的一些教授为了表达对萨博的钟爱,一直在重复强调该公司汽车品质上乘,因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由飞机工程师设计的车辆”。(我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驾驶过各种型号的美国军用喷气机,亲自领教过它们的不稳定,所以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