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成功的主要象征是:小规模经营的农民骑着他的新摩托车上市场,青年男工穿一件由他们的工厂生产的带有名牌标志的衬衫,女工在组装着青少年普遍喜爱的“忍者神龟”玩具和西方文化其他顶尖玩物之后,试着用她的新化妆品。而俄国经济战略的主要象征则是:一个感到困惑的家庭主妇拿着一捆可用来购买国有企业的证券,而这些证券或许是一笔有价值的退休金,或许连在农村度一个周末的代价都不值。
在执行一项明智的紧缩财政和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控制的关键是债券市场:中国政府以吸引人的利率发放债券,以吸收有可能助长通货膨胀的多余的货币。政府随后采取了鼓励证券市场的政策,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以及决定性地采用高实际利率的做法,已被证明对于控制1988-1989年和1994-1997年的通货膨胀是行之有效的。现在,中国各大小城市已拥有世界上较现代化的计算机化证券交易系统。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它的规模仍然很小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类似美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股票市场也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启动。这一市场是专门用来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股票市场把中国民间不断攀升的好几万亿的储蓄动员起来以竞争的方式配置这些资金,以支持好的企业的生产。
中国政府还顺利地提供了一种把外国资本和当地资本融合起来创办合资公司并最终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方式。他们培养了一批能对公司作出评估的训练有素的会计师,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网,以有效地传播经济和市场信息。
在做所有这一切时,中国领导显示了对市场体系制度上要求的卓越洞察力,并周到地构想了建立起必要制度的一系列步骤,同时又避免了致命地损害价格稳定、社会福利或对未来经济改革的政治上的支持。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当初没有走西方所赞赏的心血来潮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可以在走向市场制度的同时而不使社会产生类似苏联和东欧国家那样的社会大震荡。
笔者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同苏联和东欧所偏爱的大事张扬的做法相比,其特点主要是循序渐进。虽然如此,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慢,规模也不小。表明改革规模的一个指针是,到1992年,绝大多数的价格都已放开。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农产品总销售量中只有25.2%,工业品总销售量中只有44.4%仍属于国家指定的价格;而在1978年,这些相应的指标分别为94%和近100%。到1992年,70%以上的消费品和生产材料的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甚至农业和工业的许多投入的价格(这是敏感问题)1992年已不受控制。
1992年9月1日,中央政府进一步放开了除早些时候的737种中的111种生产材料之外的所有生产材料的价格,并把其他22种材料的价格交由地方控制。在中国带头实行改革并远远走在内地省份前面的广东,到1992年,85%~90%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只有 32项仍受价格控制。政府并放开了某些最敏感的价格,例如,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了糖的价格,大部分沿海地区不再控制粮食价格。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国家控制的价格逐步上调到大体达到市场水平。虽说价格改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中国已确认,这样的改革可以成功,而不致引发东欧常见的那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