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一:做产品和做公司差别太大了
如果当时他们扎扎实实在河南深耕细作,实现盈利是没问题的。可他们犯了两个错误,结果就不同了。
第一个原因,是这套平面创意系统还没做好,就出现了新的想法。那年暑假,周鸿祎找了几个师弟把其他软件汉化了,什么家庭装修,给装修公司做效果图,实际上就不专注。
同时,那个投资的朋友为了把郑州市场做好,在报纸上狂打广告,还以3 000元的高薪招销售人员,公司迅速膨胀到了五六十人。可是这些高薪招来的销售人员并没经过什么培训,进行简单分组后就被派往青岛、济南各地。
如此浮躁显然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在做反病毒卡时虽然有很多教训,但周鸿祎当时只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是合作伙伴的问题。在郑州一开始与社会上的广告公司合作就经历了波折,他没意识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书生气。
跟同学比起来,周鸿祎有些江湖气,但跟真正江湖中的那些公司比,他还只是一介书生。这书生气在后来跟投资人的合作中再度浮出。人家让他们搬过去,他们一想能省办公室的钱,也就喜滋滋搬过去了,但实际上却被控制了。他们免费用了人家一个月办公室,代价却是白赔了一台电脑和一套系统。
第二个原因,公司员工缺乏合力,各地销售打不开,周鸿祎和另外一个合伙人不得不亲赴各地。他们当时没有找代理商,全是自己卖。他们住廉价招待所,跑广告公司,跑报社,这几十号人人吃马喂地慢慢就失控了。
留在郑州的研发人员刚开始不懂,但后来发现老板干的不就是汉化的Photoshop、CorelDRAW吗?他们自己也可以汉化。后来他们甚至不汉化,直接从公司拷走软件,改个名字就在外头悄悄卖了。
公司内部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各地的销售人员也背叛了。投资人之前许诺的所谓3 000元高薪其实是忽悠他们的,实际底薪很低,也就600元左右,其他的全靠提成。员工进了公司才发现被骗了,人心自然浮动,队伍当然就不好带了,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