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看到了什么?

研究生阶段,周鸿祎开始逃课了。考试对他来说比较容易,他就是要找别人替他写作业。不过他逃课并不是为了去花天酒地,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受《硅谷热》的启发,他开始意识到国外译著的重要性。英语虽然不行,但他几乎把管理学院图书馆管理方面的译著都看了个遍。《高科技管理》、《高科技理论》、《Z理论》、最早版本的《追求卓越》和《寻求优势》等,他都生吞活剥看了,并将这些书里的管理理论用来分析、指导实践。

周鸿祎天天既要忙着卖卡、售后服务,又要读这么多书,就没有时间编程了,所以反病毒卡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反病毒卡不能及时升级,就跟不上病毒的变化。

而更重要的一件事,则是他看到了一个新方向:平面创意系统。说到平面创意系统,就不能不提西安交大另外一家公司:山脉。

1994年,山脉公司推出一款产品,叫平面创意系统。这个系统是给校外那些广告公司做的,可以进行照片编辑、广告制作、版面设计等。那时候广告公司基本上还没有电脑可用,靠的是剪刀、胶水、胶卷底片、报纸、杂志……

山脉公司的平面创意系统一出来就广受青睐,卖得很好。当时有个广告公司的朋友找到周鸿祎,问他能不能做同样的东西。他研究了一下,脑袋“轰”的一下被雷到了——原来这个东西有这么大的市场!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这就是鸟枪换炮的重大颠覆啊!

周鸿祎冒充广告公司的职员去山脉公司洽谈业务,听对方的讲解时又被雷到:原来这个东西就是CorelDRAW、Photoshop软件的汉化!别人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原来这公司做的这个系统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改的。

周鸿祎一开始很兴奋,因为他的计算机和软件版本比广告公司的还高,唯一比不过的是:山脉的宣传材料非常棒。系统要卖给广告公司,说明书当然要很精美很完整。这给他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宣传的重要性。他之前去卖反病毒卡都是靠嘴说的。

加上反病毒卡的项目发生了变化,他想立即启动这个新项目。原来他们做病毒卡是一种硬件思路,基本没想升级的事。一锤子买卖肯定是不长久的,因为不能跟上病毒变化。再者,反病毒卡项目团队分裂了。石晓虹还比较信任他,毕竟产品卖出去挣了点儿钱。但是另一位对他很不满,认为应该把钱分了,但周鸿祎受《硅谷热》的影响,认为那钱应该拿来扩大再生产。他拿钱买了电脑、图书,拷了很多软件,但是那位合作者对此毫无兴趣。不得已,他给那位合作者分了些钱,团队散伙了。

1994年,人们对知识产权实际上还没有多少认知。能把国外的软件汉化是非常受追捧的。如果他们能汉化,我为什么不能?周鸿祎当时也这么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