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病毒卡做出来,还获了奖。但是周鸿祎没有止步于此。此时研究生一年级结束,他的想法也变得成熟些了,开始想着怎么把反病毒卡卖出去。
只窝在学校里做科研的学生是无法建立起产品观的。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产品,还不如说是作品来得有成就感。在这方面,周鸿祎要比他们超前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之前的社会实践跟别人不太一样,另一方面他得益于读到了一本好书。
《硅谷热》,他反反复复读了很多年。与这本书的渊源,始于1991年周鸿祎坐火车去上海实习的路上。带队老师带了这本书在路上看,周鸿祎很自然地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他没有去追求的世界,一个要出国才有可能亲身体验的世界。虽然是以文字的方式,但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让他入了迷。
《硅谷热》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硅谷的崛起”,以苹果电脑的传奇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硅谷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为“高技术文明”,从风险投资、创业故事、人物传奇等各个方面描绘了硅谷的生态状况。第三部分为“硅谷的明天”,讲述了硅谷模式在全球的扩散、硅谷面临的全球竞争和深远影响。
休利特、乔布斯、格鲁夫——惠普、苹果、英特尔——个人电脑革命、半导体传奇、软件神话——人物、公司、技术和资本等共同描绘了一个创业与暴富的新天地。
实际上,此书在描述硅谷的同类著作中算不上是最优秀的,它的广泛传播可能更得益于其作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罗杰斯是著名的传播理论家,他于1962年出版的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成为新科技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他的名字也成为研究“创新扩散”的同义词。
1973年,他和休梅克(F. Shoemaker)对创新扩散的研究作了综合分析。他们认为创新扩散的过程至少包含4个明显的环节,知晓、劝服、决策、证实;创新扩散的受众分为5类,创新者(innovator)、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落后者(laggards)。
这个理论直接启发了杰弗里·摩尔。摩尔经过修正和发展,将其应用于高科技营销方面,成就了《跨越鸿沟》这本杰作,并因“鸿沟理论”成为高科技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