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与商业进步(1)

推荐序3

杜家滨

前微软中国总裁、前思科中国总裁

社群与商业进步

1993年,美国微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业务上最大挑战是懂微软软件产品的人太少。这个障碍必须尽快越过。当时经过思考和设计决定采取社群传播的方式,在国内主要高校成立“软件学院”,以软件学院为社群基础教授微软软件,分享各种工具和开发方法,举办开发者活动,发动报纸、杂志报道传递信息,推动社群交流。经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来自中国的微软认证工程师数字已经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互联网刚萌芽时,美国思科系统公司在中国也需要培养可以设计网络和规划网络运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在透过高校和不同单位合作建立“网络学院”培育人才、建立思科社群等方式以外,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重点:思科采用校园BBS和社会BBS作为交流中心,协助解决技术人员遇见的技术问题、宣传产品、进行市场互动,帮企业和认证工程师寻找人才,求职就业。同时成立了代理商社群,透过BBS和实时通信(Instant Message)做交流工具,推广应用。思科在中国的发展,社群力量功不可没。

社群是人类进化发展自然形成的社会现象。传统社会中,社群成员通常有相近喜好,共同语言或生活方式,通常住的距离不会太远,在一个村庄、城市或是一个国家范围内,交通方便程度影响社群活动的范围。社群内透过信息交换、成员互动而丰富生活内容,资源交换产生商业活动,社群活动大到一定规模时,推动的商业活动会成为社会或国家经济活动。

互联网出现后,社群地理距离限制消失,升级出现了全球级社交网络。我们对传统社群的称谓也由此改为社交网络。

大部分互联网社交网络建立时,并没有明显的商业目的。一旦形成规模,社交网络力量变大后,商业机会跟着出现,广告、推荐、销售活动都会产生。像Facebook、Twitter,从社交网络内影响到社交网络外,吸引更多希望得到参与、认同的用户进入,社交网络也跟着同步成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