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所谓的“主动抢先”。我前面也提到过,第一次看到“鬼十则”第2条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攻击是最好的防御”等一系列说法。这些说法经常用于围棋、象棋、运动、战争等,而这些无不需要“竞争”、“战斗”的场合。
在生意场上其实也是“平时不如战时,战时不如乱时”,越是竞争激烈就越能体现优胜劣汰原则。最近随着羽田机场不断国际化,LCC(Low Cost Carrier,特价航空公司)也开始向日本市场渗透。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环境里,如果日本国内的航空公司也成立一些LCC,也许就能做到“先发制人”。换句话说,此时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积极果断的“进攻”、“打破僵局”或者可以称之处为“突破难关”的姿态。
与之相对,“主动抢先”这个词总给人一种“温和”的印象。“主动抢先”暗含着“主动呼吁”、“催促行动”的意思。“鬼十则”的其他几条里,出现了类似“不达目的死不罢休”、“要推动其他人”等等相对过激的语言,但是第2条却仅用了“主动抢先”这个温和的词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主动出击”或是“殚精竭虑”呢?选择“主动抢先”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曾一直将“鬼十则”的第2条理解为具有攻击性的说法,并尝试着将它运用到生意场上去。但是我的理解显然存在偏差,反而因此招来了不少抵触。
自命不凡,逞强好胜,只知道毫无章法地咄咄逼人。自以为正确领会了“鬼十则”第2条的精神,孤注一掷地将对手逼到绝境,但最后却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另一方面,像开机关枪一样夸夸其谈只能满足说话人自我表现的心理,而听话人则会感到厌烦,谈话内容最终也会被人遗忘。而且当听话人感到对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时,马上就会在心里开启“防御本能”。
这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对于我方的提案,对方会本能地想要拒绝,抱起胳膊关上门,再也不愿进一步交流。所有的交涉、谈判一旦遇上这种麻烦也只能搁浅了。只用“进攻”和“防守”这两种对立思维来谈生意的话,是不会获得成功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由此我不止一次意识到:是时候重新思考自己对第2条准则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