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批判中“上山下乡”“内部创业”
自我批判为公司持续的企业文化运动找到了合法依据,为各种理念的推行、落地,政策的调整刨松了土壤,可以说充斥在华为的各个方面。自我批判的阐释空间太大,你很难说它有什么不对,有些时候,自我批判是因为当事人的主观思想与公司理念的确出现了不一致,但又有一些时候,自我批判只是一种形式,是出师之名。
自我批判作为一种策略,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华为对管理干部的整改、轮岗,乃至“内部创业”等事件。
在1996年市场部大辞职中“下乡”的毛生江,在华为内部被称为“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他由当时的市场部代总裁的职位,在大辞职运动中被下放为一个代表处的主任,之后因为代表处取得较佳的业绩,才在大辞职4年之后,又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裁。
这种戏剧性的职业沉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干部能升能降的典型,自我批判、艰苦奋斗的榜样。当时大辞职的带头人孙亚芳交代《华为人》,要为毛生江这种在挫折中奋发的精神好好写一篇文章,并号召公司全体干部向毛生江学习。任正非在大辞职四周年颁奖典礼上评论说:“如果说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我们就会葬送我们公司的前途。如果我们公司要有前途,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能够舍弃小我。”他笑称,毛生江从代表处凯旋总部,不是给大家带来一只烧鸡,也不是一只凤凰,而是一种精神,“因为凤凰也只是一个个体,凤凰是生物,生物是有时限的”。这种精神就是自我批判精神。
1998年,华为中研部举行了“品格的成熟铸就产品的成熟”交流会,这次会议推动了大规模的“产品开发反幼稚”讨论,中研部许多管理干部和员工发表了反省自己幼稚行为和思想的心得。这些心得的作者,很多当时都是从高校教师的岗位上来到华为的,是知识分子。他们以两年前发生的市场部大辞职运动为榜样,检讨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缺陷,也即“幼稚作风”,一个典型的结论是“产品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所以要“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物料、中试、市场等部门”。自我批判要批判的就是“以技术为中心”的研发思想。
与大讨论配套进行的,还有类似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中研部干部岗位轮换运动。让“博士们当工人”,才能“把生命注入到产品中去”,“从对科研成果负责转变为对产品负责”。任正非在“欢送博士去当工人酒会”上发表讲话说:“要把你们这些博士前、博士后放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去炼一炼,让你们去反思我们过去所走的道路,永远铭记我们走过的曲折。”
然而,和“博士当工人”的研发干部轮岗运动几乎同时的,还可以看到一篇任正非在所谓“子基本法”《华为公司委员会管理法》评审会上做的讲话,讲话的最后内容,是关于干部队伍整顿的“精官简政”。任正非在讲话中要求进行“机关消肿”,放一批干部到基层去,“整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一把手,首先要自查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整改部门下面”。这番表述,让人对“博士当工人”的真实用意又有了别样的思考。
影响最大的,还是2000年左右的“内部创业”事件。2000年8月15日,华为发布了一条《销售内部创业管理规定》,规定说,为了发挥多种营销方式的优势,公司鼓励在华为有2年以上工龄和一定销售能力的员工从事销售内部创业。所谓“销售内部创业”,其实就是指做华为的代理商。提出内部创业的员工要与华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创业的公司须是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独立法人实体,华为在职人员不得参股。为示鼓励,华为对内部创业人员提供了两条颇具关怀性的政策:离职后,公司给予按股票本金70%的货物支持,并享受与劝退员工相同的工龄工资补贴;同时给予半年的创业扶持期——若创业失败,半年内还可以回到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