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天打三份工的煎熬历程(1)

在没有能力让人接纳我的时候,我往往会选择改变自己。服装厂家不屑与我做生意,我也懒得再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毕竟这是个经商自由的年代,有关系固然好,但没关系同样能够生存。我始终认为头脑才是经商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完全可以尝试自己动手缝制服装。如此一来,不但货源有了充分的保证,还能多创造一些利润空间,真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想法就要论证,论证之后就要实施,这是我一贯的做事思维。在论证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优势、劣势都想到,然后用最坏的打算去努力地做最好的事,而在行动的时候则一定要讲究效率,决不能抱着“拖拉”的态度。犹记得那一夜我未眠,早早就请假奔去了哈尔滨,此行的目的很直接,就是挑选合适的布料回来加工服装。

事先我曾跟人打听过哈尔滨批发布料的几处地方,以免像一只无头苍蝇般乱撞。可真到了哈尔滨,自己仍旧两眼一摸黑,我只知道地名,却不知该坐什么车去,出租车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只能是个传说。所以我只能四处打听,然后靠着公共汽车和双腿奔过去。当时的我就是想多走几个地方,苦点累点没什么,主要是货比三家,能选择到价格低廉的合适布料才是王道。不得不说,那一次给我的感觉就是哈尔滨的市区很大,大到让我晕头转向。现在回头想想,那时的自己就如同井底之蛙,很傻,但同时浅薄得又很可爱。

从早到晚,我未曾歇过一口气,最后选择了两卷布料。这两种布料就是大众化的棉线布料,一种是白色,一种是浅红色。总计花费了800多元。对于布料的颜色我早有所考虑,白色是大众色,是服装的主色调,受众比较广,最为适合服装的销售颜色。其次就是浅红色。由于夜市中购买T恤的主力军是农民工兄弟,所以必须以他们的喜好为主,他们尤其偏爱红色,另外一些上了年纪的男人也喜好红色的服饰,所以说这种颜色更是不可或缺。

接下来的程序就是裁剪。不得不说,这个我不会,我的母亲同样不会。不过没关系,我有我的门路,那就是服装工厂。或许大家认为我在胡扯,因为没有哪家服装工厂会接手我这种微薄到极点的生意,恭喜你们,你们猜对了,但我指望的并非服装工厂,而是那些上了年纪被服装工厂辞退的老工人。这些人大多赋闲在家,而且家中都有缝纫机之类的设备,对于他们而言,多赚取一笔收入还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我以每件T恤3元加工费的价格包给了一位服装工厂退休的老技师,由他负责联系曾经的老同事一起为我赶制T恤。对于T恤我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款式大众化就好,从男孩到男人,再到老男人,通通都是这种T恤的受众群体。而在与这些服装技师的合作中,我也采取每单一结算一付款的方式,从不亏欠。这样一来,服装技师们都有了足够的热情,不但对我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还会激发自身的动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