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理解难,难于上青天

沟通理解难,难于上青天

贾政可能和宝玉心意相通、有适当的沟通和理解吗?

宝玉见了贾政就像老鼠见了猫,甚至会“倒抽一口气”,那种惧怕根本不像是去见父亲,倒像是要去受刑。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宝玉不可能和父亲有什么谈心的举动,而贾政一看到宝玉“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的样子就要动气。

贾政在贾母面前辩白为何痛打宝玉时,说过一句话:“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几乎是贾政、宝玉父子关系的写照。对待儿子,他用的方式是“教训”,内容无非是“光宗耀祖”。

但宝玉偏偏厌恶仕途经济、道德文章,甚至对劝他留心这些的宝钗、湘云都起了嫌恶之心。所以宝玉在父亲眼里是“不长进的”、“顽劣”的、“不肖”的、“狂痴的”,甚至是“下流”的。

贾政对于正统的维护是真诚、发自内心的,所以他律己很严,律自己的儿子更严。而宝玉对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也相当顽固。即便被打得奄奄一息,有黛玉、宝钗、袭人等众女孩的疼惜,他还是觉得大为满足:“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息。”他向黛玉宣告:“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他的选择,和父亲一样,也是真诚而坚定的。

在爱好和兴趣上,父子二人更是南辕北辙。宝玉对所谓经世之学毫无兴趣,只是一味地对那些美丽的小说、诗词颇有心得,而且还很有文学方面的天分。

而贾政,虽然年轻时“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但做了父亲之后,却十分厌恶这些,说宝玉“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甚至断言:“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虚应故事,哄人而已。”他让下人李贵去告诉家学里的老师: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念,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要紧的。

贾政的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甚至今天很多古板正统父亲的想法。在他们眼里,《诗经》那样真诚质朴、充满人性美和生活经验的作品,都是无用的闲书,只有八股化之后的《四书》才是正经有用,可以用来考试做官的“要紧的”学问。

在这样的分歧之下,父子二人哪来的心意相通、互相理解?

讽刺可笑的是,贾政父子二人唯一相似之处,却在于两人都是“不作为”。宝玉是无事忙的“富贵闲人”。贾政也是任凭贾府黑暗肮脏、贪赃枉法之事不断,却一筹莫展、毫无办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