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场战争的结局如此悬殊,美国人心中自有比较。
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总之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里面,我们都能感觉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为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
我又想到西点军校纪念馆内那个上甘岭战斗沙盘。陪同我们参观的美国驻华陆军副武官胡柏中校是1978年西点军校毕业生,他说教官在课堂上讲过这个战例,据我们所知你们只有几个连队守卫,我们以七个营轮番攻击为什么就攻不下来,让人一直不明白。
胡柏这样的美国军官,至今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怎样的条件下艰苦作战。
当时坚守上甘岭坑道的将士要求后方多送苹果,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了出来,派人昼夜兼程到平壤一带紧急采购了两万多个苹果。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党委发出号召:送进坑道一篓(不是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一次。
但一直到上甘岭战斗打完,没有一篓苹果能够冲过美军的火力封锁线。最后只有一名运输员从牺牲者身旁拾了一个苹果带进坑道。
这就是电影《上甘岭》记述的那个唯一的苹果。
这部电影在50年代中期拍摄出来时,曾经指挥上甘岭作战的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看了不到一半就泪流满面,难过得中途退场。上甘岭有两个著名的高地:537.7高地和597.9高地。仅537.7高地七号阵地内,就有15名伤员饿死,10名战士饿死了3人。
537.7高地和597.9高地作为志愿军战斗精神的不朽象征,其模型安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内。它也带着美国人的不解之谜,摆在了西点军校的纪念馆里。
美国官方认为在朝鲜打了个平手,但他们的很多军官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拥有如此巨大的装备优势结果把仗打成这样,就是失败。”他们甚至不对中国军人隐讳这一观点。
在美国的那些日子,每天晚上当我摊开日记本记录一天工作感受的时候,透过百叶窗外波光粼粼的华盛顿水道和对岸华灯闪烁的波特马克公园,我仿佛又看见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看见那些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看见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他们以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从今天美国人对中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