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美国国防部举行告别仪式。尽管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在发言中依然对拉姆斯菲尔德充满溢美之词,称赞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国防部长,但新任国防部长盖兹回答参院咨询“美国是否正在打赢这场战争”时,张口就是一个异常沉重的字眼:“不!”
拉姆斯菲尔德走了。虽然黯然神伤,但头上依然顶着左一个右一个“最”:最年轻的、最年长的、最有权势的、最富攻击精神的、任职次数最多的??美联社记者伯恩斯说,仅仅只差了10天时间,拉姆斯菲尔德就能创造另一个“最”:打破越战时期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创造的任职时间最长的纪录。
也许拉姆斯菲尔德最不想打破的就是这个纪录。越南战争迄今为止依然是美国的噩梦。麦克纳马拉活一天就要检讨一天。他决不想重蹈覆辙。正式辞职之前,拉姆斯菲尔德完成了一份机密备忘录,建议布什对伊拉克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甚至规划了“上策”为何、“下策”为何等等,细致且周全。但这份备忘录的真正目的已经不是建言献策了,而是暗中埋下的那句伏笔:不管做出任何决定,都要表明这些决定是“实验性”的,“这样我们就能随时在必要的时候对策略进行调整,而不必承担失败的责任”。
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拉姆斯菲尔德才想起来不能做麦克纳马拉。他终于意识到了面临的灾祸和解决伊拉克问题的艰难。他想抽身便走,身后尽量少留痕迹。
但为时已晚。中国有句老话,叫作“露多大脸,现多大眼”。现在不要说全世界了,即使在美国,如果要为伊拉克战争选出一位标志性人物,美国媒体也承认:大多数人会选执着的和顽固的拉姆斯菲尔德。
“暴风雪结束了”,这是拉姆斯菲尔德离去之前,给五角大楼同仁留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他平素喜欢引用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一句名言:“胜利不是最后的结局,失败也不是最后的宿命,重要的是勇气。”
他对丘吉尔的话信以为真了,以为凭借他的个人勇气和美国国力,就能够达到一切、克服一切。当他终于明白美国力量的有限性之时,他的勇气也竟然像冰雪那样开始悄悄融化了。
应该责怪丘吉尔吗?既然胜利不是最后的结局,那么失败必然是最后的宿命。
现在坐在家里的拉姆斯菲尔德,未来只有在回忆录中解脱这一切、辩白这一切了。他拥有如此众多的“最”,回忆录肯定畅销。有人以成功影响一个国家,也有人以失败影响一个国家。拉姆斯菲尔德无疑属于后者。不管他本人愿意不愿意,时间和历史会做出这样的记忆。
多少年以后、多少代以后的美国人会不会说:21世纪初,我们有个最狂妄的人,叫拉姆斯菲尔德?
他的最后一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