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2)

只有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27军利用特殊气候和地形条件,一次性全歼了美国的一个加强团——北极熊团。

到现在,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展览呢!

第五次战役,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00万。在战事第一阶段,志愿军曾多次在夜间包围联合国军的一个团、一个营规模的兵力,结果无一全歼,效果远远小于计划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又集中精力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

怎么研究?还是惯用老办法:调查研究。

本本解决不了问题,要靠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际。

尽管战事很紧,毛泽东还是从前线召回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及四个主力军的首长,有第38军政委刘西元、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40军军长温玉成、第42军军长吴瑞林。

几员虎将都回来了。

会不会影响战事?肯定会。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从不求十全十美,他求的,是相对最佳选择。

战争打到第五次战役这个节骨眼上,相比于打几场小胜仗,确定新的战略战术更为重要。

毛泽东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四个军长进行了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战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难以一次歼灭敌人的一个团?

答案类似:当几倍于敌的志愿军对敌实行穿插包围后,敌人便萎缩成一小团,用坦克和大炮组成密集防御圈。志愿军缺乏重武器,火力太差,几个小时难以结束战斗。而一旦天亮,被包围的敌人就会在飞机、坦克的救援下逃跑,我军在白天作战非常容易吃亏。

毛泽东意识到,这并非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军力限制问题,是客观条件问题。

于是,富于求实和探索精神的毛泽东就提出,我军一个军一次消灭不了美军一个师,就消灭他们一个团,消灭不了一个团,就消灭一个营。

几个志愿军首长的汇报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如第42军军长吴瑞林汇报说:“在第四次战役35公里的正面防御中,我军不断组织小的反击,吃掉一股敌人就跑,一夜之间,就有好几股敌人遭我袭击吃掉,算下来消灭了数量可观的敌人,而我军损耗不大。”

于是,一个新战术在毛泽东心中形成了。

他给这个新战术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

毛泽东在电报中要求志愿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吃牛皮糖的方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吃。毛泽东用它来形象说明我军对美军作战不贪图大,要量力而行,打小歼灭战的战术。

从此以后,志愿军再也没有组织打过大的战役。

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一战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敌人一个连、一个营,我军吃得得心应手,吃得从容不迫,吃得舒舒服服,吃得热热乎乎。其实这样积累下来,数量就不小了,我军还不吃亏。

可见,不拘泥于形式,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毛泽东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

“零敲牛皮糖”,相似的说法叫“蚂蚁搬家”。

毛泽东的战法,美国人在战场上领教过了。

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戴维逊说:“灵活性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根据情况正确地改变战术和手段。这一点他在朝鲜做得很出色。……如果你对毛泽东的一切都记不得,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