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安导致孩子焦虑
不安的父母是不会想到去尊重孩子的。他们越是不安就越是担忧,这种担忧是接二连三的。担忧如一场烧不尽的大火,将这些父母的焦虑燃烧殆尽后,仍会卷土重来,这让他们怒火攻心。因为不会宣泄不安的感情,他们选择发火,因为配偶不能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他们还会选择发火。当夫妻双方同时感到不安时,他们就会一直生活在发泄怒火中。只是,这一次发火的对象换成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父母的火气,并能够泰然处之。
很多父母感到不安时,都会冲孩子发火。即使造成他们不安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孩子,他们也会乱发一通脾气。究其原因,这些父母之所以喜欢拿孩子撒气,是因为孩子是最弱势的存在,他们很稚嫩,并且离开了父母,他们就无法生存,所以出于这些心理,父母认为即使冲孩子发火,孩子也会立刻原谅他们。正如父母设想的那样,即使父母对孩子极尽谩骂、大吼大叫,甚至殴打,孩子最终都会一边呼喊着“妈妈”,一边奔向自己。但是,有很多父母却不懂得对此心怀感激。他们不懂得孩子会轻易地原谅让自己感到害怕、恐怖和混乱的事情。他们也不懂得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内心的伤口越来越大。他们反倒会因为孩子对自己轻易的原谅,认为自己可以随便对孩子施威。这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因为自己爱孩子,所以孩子也应该始终不会误解自己的心意。所以他们动辄就会对孩子发火。
这样做的后果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会显现出来。当孩子内心的伤势严重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原谅父母。当他们的力量足以和父母抗衡时,一旦父母再次发难,他们就会选择反抗,或者不予理会。但是子女的力量终究敌不过父母。他们心里即使再生气,也不能尽情地发泄,更不能转身离家。所以“父母的火气”在孩子这里,变成了“孩子的愤怒”。这是比父母的火气更为强烈的怒气。
应该尊重孩子的内心。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父母尊重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最信任孩子,最爱孩子的人就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只有首先跟父母和睦相处,才能跟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孩子如果和父母交恶,那么他们将会成长为一个对周围世界多疑和不安的人。前不久,在朝鲜炮击延坪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好在给患者进行诊疗。那一天,我是和来医院就诊的众多不安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每一个进来看病的人第一句话都是问:“医生,万一打仗了怎么办?”但是,那天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不安。我当时对孩子们说:“即使明天地球要灭亡了,你们也要照样去学校上学,我也要正常来这儿给病人看病。”然后就有孩子搭话说:“医生,您不知道会死吗?这很可怕的。”我回答说:“如果你爱的人都死去了,唯独剩下你一个人,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问题吗?”
不能很好地应对内心不安的人,基本上都对这个世界有一种不安。外界稍微有一丝变化,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只要有一件稍微大的事情发生,他们就会因为不安而荒废了所有的事情。这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也非常多疑。他们会一边想着“那个人要对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办”,一边怀疑所有人。别人真诚以待时,他们会疑心“这个人不会是在搞什么猫腻吧”,别人郑重严肃时,他们会以为“这个人无视我,不会是讨厌我吧”,想到这儿,他们就会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父母的不安也会使孩子变成这种极度不安的人。
因此,千万不能毫无缘由地冲孩子发火,更不用说打孩子了。毫无缘由地向孩子发火本身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没有基本的尊重。即使在训斥孩子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注意措辞。这并不是让父母娇惯孩子,而是要求父母使用一些好的语言和词汇。即使孩子把弟弟推倒了,父母也不要训斥孩子“你这家伙,从哪儿学来的这些”。因为这种话,训斥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这个人。然而,我们不仅喜欢这样数落孩子,还会在数落孩子后,加上一句“唉,你真随你爸爸”,或者“你下次要是再这样,我不会这么轻易饶过你的”。父母总是从孩子的本质开始责难、恐吓他们。实际上,父母只要用严肃坚决的表情跟孩子说:“钟民呀,千万不能把弟弟推倒啊,不止是弟弟,你不能推任何人。”就足够了。如果这时孩子辩解说“我很生气嘛”,父母可以接着跟孩子说:“你可以生气,但是你不能因为生气就推别人。而应该说出你的感受。你可以跟弟弟说‘你的所作所为让哥哥很生气’。”
顾及到他人的感情,并亲切地说明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人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父母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向孩子传达“我尊重你,我不会让你在感情上受到伤害”的意思。我一直都在跟妈妈们建议,不要总是给孩子脸色看,不要冲孩子大喊大叫、这就是尊重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当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发生争执时,孩子会感到非常不安,他们会为“妈妈和爸爸离婚的话,我要跟谁”这种问题忐忑不安;当孩子的存在或价值不被尊重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父母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说出的那些旨在对孩子当头棒喝的指摘与责备也会让孩子变得不安。在这一点上,不仅是孩子,任何人在自己的存在没有被认可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产生不安;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鲁莽、恐怖或是生疏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反应过激或者表现得过于慌张也会使孩子感到不安。父母不安导致了孩子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