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量化宽松对人民币的影响(1)

14.美元的量化宽松对人民币的影响

近来人民币持续升值,2012年10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盘即破6.26关卡。上周五(10月26日)更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触日浮动区间上限,再创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人民币七年来累积升幅超过32%;而“彼长此消”,中国经济的增速却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点,GDP落得7.4%的水平。这说明环球同此凉热。进入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全球经济状况非常的脆弱。

在全球范围内,虽然总增长还保持在零线以上,但几乎各国都显现全面衰退的迹象,如制造业在收缩,国际贸易下降等。由于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目前尚未确定的唯一问题是经济衰退的程度有多严重。

为避免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美联储推出了QE3政策。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推出QE3其实是心照不宣地承认,美联储早期的努力失败了,包括几乎零利率和之前推出的QE1、QE2。

其实,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如果投资者充分关注亚洲新兴经济体下行风险的话,即使美国的利率远低于亚洲的利率,他们也会将资本带出亚洲,重返美国。

而亚洲汇率也是资本流动方向的明确指标。自2011年7月以来除人民币和菲律宾比索外,绝大多数亚洲货币都变弱了,印度卢比跌幅最大。而所有货币汇率下跌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实际在下降。

让我们回顾一下几次量化宽松的热钱流向吧。

2011年美国的量化宽松影响了亚洲经济和金融市场。这里的“量化宽松”主要是指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库票据(US Treasury notes)及债券(bonds)。第一次是2009年3月18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表声明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被称为QE1,持续到2009年10月底结束(QE1的最终规模为1.7万亿美元);第二次是2010年11月3日,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被称为QE2,直到2011年7月底结束。

在QE1期间新增的美国货币基础,约有40%以私人资本的形式从美国外流,约有1/3是在QE2推出之后的两个季度流向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其中,每一个季度约有90亿美元流向亚洲新兴经济体,这个数字与这一时期估算出来的该区域的外汇储备,以及货币基础比较一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