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所有人看作你的敌人(4)

在军队内部建党的同时,毛泽东也抓紧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国民党从合作者突然间变成最凶残的敌人,使得共产党措手不及,多数地方上的党组织给打散了,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又迫使共产党人坚持斗争。毛泽东采取了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发展的做法。井冈山上一立住脚,毛泽东就召集各县原党组织负责人,寻求发展,据说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主张居然是贺子珍的建议,大概就是在这时贺子珍走进了毛泽东的心。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屠杀政策,使得共产党人决然地走向统治者的对立面,所以一旦有了主心骨,力量就又开始集聚。

袁、王二人接受毛泽东的召唤,毛的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正式合为一体,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作为一位革命家,他知道必须进行土地革命;作为一位军事家,他的战无不胜的方法是怎么来的呢?说来许多人都不相信,它来自井冈山的老土匪的一句话,叫作:“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如果非要归结成理论,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一计,超越了《孙子兵法》,因为它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而且是屡试不爽的。孙子兵法中最高境界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意“百战不殆”是指可以不失败,而不是百战百胜,不失败的条件依然苛刻,就是要知己知彼,事实上,两军对垒,谁能做到知己知彼呢?这一点难度很大,做不到不说,即便做到了,也仅仅是能避免失败,而一个走字,就能做到了不失败。所以千百年来,无数将军拿着《孙子兵法》对垒的结果依然是有胜有败,《孙子兵法》中没有必胜之道。毛泽东却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方法。

毛泽东在上山前,没有认真读过《孙子兵法》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他读过,并且接受或着迷于《孙子兵法》,就有可能找不到这么高明的必胜术。

为什么其他的大人物拒绝这个“走”字呢?我们从动物世界中也许能找到一点答案。食肉动物多是以短时间的突袭来获得食物的,没有狮豹会长距离追逐猎物,只有食草动物为了生存会长途跋涉。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的精英人物,都是认为自己是处于社会的上层,他们多愿意参与高智力的竞争和激烈的拼搏,而鲜有人愿意靠耐力实现成功,这既要有吞吐宇宙之志,又需要有平民之心,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更需要强壮的身体,这么多的条件要同时集中于一体是很难的,关键还需要你的同志也愿意走这一条路。这一点又是阻力,当你的同盟者是精英人物时,就无法实现,只有当你的支持者是社会底层的人们时,这一点才不难实行,就如同土匪就是出自生存的本能而实行这一方略。查遍历史,没有找到真正依靠底层力量成功的,但在毛泽东这里,这一切就变成最切合实际的方针,一旦深入到基层革命者的心里,就会引发物理学上的共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毛泽东一代人最终完成的革命用实现裂变聚变来形容也不为过吧?这场20世纪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变革,即使是到了几千年后依然会令人神往,特殊的事件发生了,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它不是必然的,它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由于某个特殊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奇迹之一。如同1500年前的穆罕默德,800年前的成吉思汗那样,而最神奇的是,这一进程发生在20世纪,这可能就成了绝唱,无法想象在人类今后的岁月中再会有这般人物。尤其重要的启示是,对我们愿意学习的人来讲,中国传统的智慧,“三十六计走为上”、“后发制人”这样的哲学思想将闪现出恒久的光芒,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在西方人面前自卑,西方的先进性表现在科学上,而科学是可以学习的,中国的智慧却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