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革命方程式(4)

这时候毛泽东担任了共产党的组织部长,大概是替代了张国焘的位置,张国焘能对毛泽东有好感吗?毛泽东不断展现着他敢于斗争、坚持原则,但也能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可是光有能力不行,共产党没有经济实力的弱点被右派抓住了,右派们开始使绊子了,不发工资没有经费是最简单有效的招数。毛泽东向孙中山告状,孙中山因北上事繁,又染重病,无暇处理此事。右派“用尽办法、把毛赶走”,加上积劳成疾,毛泽东就在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国民党右派胜利了。这件伤心事的刺激对毛泽东来说是痛彻骨髓的,一边批评人家,一边又要伸出手来要饭吃,这种人格分裂毛泽东是极其厌恶的。在上海毛泽东饱尝了寄人篱下和仰人鼻息的滋味,这对于他后来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有着重大影响。

随后发生的事情叫人无法理解。毛泽东离开上海不久,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选出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中没有毛泽东,由此可见党在幼年时期的随意性和组织的脆弱,人员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很是轻率。

“四大”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内分成左右两派。随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国民党内部形成以蒋介石、戴季陶、胡汉民为代表的新右派崛起,预示着国民党向着保守的统治者和军阀迈进,这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都意味着灾难。

1925年9月,以左派面目出现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唤毛泽东替自己代理宣传部长,地点是广州,汪精卫还是很识才的。有意思吧,共产党没把毛泽东当回事,国民党却很喜欢毛泽东,并且给了毛泽东高官。

毛泽东到任后,实施一系列措施,展现了缜密的组织才能。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快出现生气勃勃的局面。

国民党右派已经开始谋划着将共产党赶出去。蒋介石的把兄弟戴季陶先后出版一系列小册子,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要求已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脱离一切党派,做单纯的国民党员”。

面对这样的逆流,共产党领袖陈独秀所做的就是服从俄国人的奇思乱想,想方设法从国民党的大锅里为俄国人多取些利益,不是反击而是妥协。

此时的毛泽东由于热衷于国民党的宣传工作,被自己党内的对头张国焘讽刺为汪精卫、胡汉民的秘书。这种误解是没有道理的,毛泽东对待工作的热情是他的本性的自然流露,要知道这时候国民党与共产党是全面合作的关系。

代理宣传部长不是最主要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天窗打开了,毛泽东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他在读书的时候就试图寻找的那个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大本原已经在他头脑里产生了。这个顿悟不是来自书斋里,也不完全是个人的揣摩,而是在与中国社会最高层面的人们一起工作中凝聚提炼而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