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言中中日之战(2)

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袁世凯为什么会认为中国人需要皇帝呢?你能说他一点道理都没有吗?中国社会最奇特的就是保持大一统状态数千年,肯定是有原因和道理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将持续很长时间。袁世凯不过是欺负中国人不得不接受他的强权罢了,他靠着兵权,迫使中国人要么面对分裂惨剧,要么拥护他做皇帝,他认为中国人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接受他为皇帝。中国社会不能处于分裂的状态,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分裂只能是大灾难,这本身是有道理的,可是袁世凯居然想着以此要挟全国,想着倒退,这实在是无良无德得过了头了。

袁世凯的自私和短寿,革命者与野心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导致各路军阀粉墨登场,每一派势力都想着分得更多的蛋糕,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不惜出卖中国的各种利益,他们各寻靠山,各找后台,分别投靠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干什么?借钱啊,白借可不行,得有抵押物吧,一帮帮的军阀将不属于自己的中国大地毫不吝啬地出卖给了外国的风险投资者。中国社会孕育着大分裂的重大危机,这就是袁世凯玩把戏的后果。袁世凯不是笨蛋,笨蛋爬不到那么高的位置,但他是自私的混蛋,这样说一点都不冤枉他,原因就是他的行为带来的分裂。革命的目的绝不可以是带来分裂,分裂只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清帝国能维持那样久,袁世凯想称帝,深层次原因皆出于此。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梁启超政治改革没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但梁启超依然是智者。革命是为了进步,而不是分裂,他致力于防止权力出现真空时引发动乱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很赞成梁氏的主张。

湖南社会这时已陷入混乱之中,混乱一般定会给下层人民带来灾难,这使得毛泽东深恶痛绝,在同期的毛泽东的通信中多有表露。对人间苦难无法释怀就是成圣成佛的立场和觉悟,没有对底层人民所受灾难的深刻同情就不会有毛泽东的革命之路。从毛泽东的通信中还可以看出,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尚处于旁观者的角度,他寄希望于上层社会的自觉和道德自律。中国的上层一直代表着国家的道德,年轻的读书人上进的一个动力来自较高的道德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自身获利。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在中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所以上层人物一直负有道德楷模的责任。如果堕落到只是利益的获得者,在中国是无法长久占据统治地位的。这一点与有宗教的国家不太一样。

虽然对时局没有影响力,但此时的毛泽东已读书有成,他已经开始对未来做出预测。他的第一个著名的预言是在1917年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二十年后果然言中。尚是学生的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欲完自身以保子孙,只有磨砺以待日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