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试,考题让人震惊(1)

山东乡试,考题让人震惊

弘治十七年(1504),王阳明回到北京。山东监察御史陆偁不知道怎么听说了王阳明的大名,主动请这位后生担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这让王阳明有些喜出望外。

可千万别小看这乡试,它也是三年举行一次的重要考试。说是乡试,举办地点可绝不是乡村,而是各布政司所在地(省会),绝对的中心城市。

对于大明十三省的地方官来说,这是他们能够承办的最重要的考试了。通过乡试,每三年全国也只产生一千五百名左右的举人,这些举人即使以后不能入朝为官,在地方上也都会安排工作,从此脱离劳动人民阶层。想一想范进同学中举之后的兴奋表情,就知道乡试的门槛也是非常高的。

第二年二月,这些举人集中北京,从中再产生三百名左右的进士和同进士出身。

山东也不是普通地方,在两京十三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历史,这里是孔孟二圣的故乡;讲现实,这里也是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即使无法与王阳明的家乡浙江及江西等南方省份相比,在长江以北,绝对算得上是文化大省。

王阳明能够得到这个资格,当然与自己这些年的名气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王华已经担任了礼部侍郎,而且和内阁的那些大学士们关系很好,邀请王阳明来主持乡试,更多的是讨好王华的一种方式。按理说,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对于日后的发展是相当宝贵的。

而且,王阳明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早在他中进士的前一年,王华主持顺天府(就是北京)乡试时,就让自己的儿子参与改卷。王阳明对于试卷的判断非常准确,让老爸相当满意。而陆偁肯定也从王华那里知道了这件事,这才会放心大胆地做出邀请。

可年轻气盛的王阳明哪里考虑这么多。当济南府的秀才们拿到考卷时,整个考场算是炸开锅了,有人兴奋得笑个不停;有人气愤得直摔毛笔;有人把卷子翻来覆去地检查,生怕自己看错了;有人干脆当场交卷:对不起,我不陪你们玩了!

原来,王守仁出的考题是《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