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梦(3)

如果这事算得上稀奇,那更让人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第二年,韩国使臣来到京城朝贡,带来的礼物中居然有一份大明的殿试试卷,使臣甚至严肃地强调,这是他们的国王陛下亲自拾到的,并交待一定要亲手交给天朝皇帝。

皇帝打开试卷一看,半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赫然写着王越的名字。我晕,这不就是王越号称被风刮到天上的考卷吗?

经过了这个考卷门事件,王越的名声大振。作为文官,他却喜欢带兵打仗,而且几乎没有尝过败迹。其中最显赫的战功,当属用奇兵收复河套。占领了这片物产丰富的地域之后,蒙古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而大明的西部得以长期安定。王越不仅当上了兵部尚书,还受封威宁伯。

喜欢兵法的王守仁,崇拜王越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当朝廷决定让他主持维修威宁伯墓时,他的激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把这看成是与偶像亲密接触的大好机会。

督造陵墓的过程中,王守仁从不坐轿,而是选择骑马,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王越一样驰骋沙场。甚至有一次坐骑受了惊,把他摔得倒地吐血,他也依然不愿意坐轿。

兵书不是白读的,阵法也不是白看的,一个整修陵墓的小小工程,也被王守仁当做了指挥调度的大好机会。他天才地设计出了类似现代企业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把手下的民工分为三批,让这些人在同一段时间内,一批上班干活,一批吃饭休息,一批睡觉。然后三批人按次序进行工作交接。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有序和高效。

休息时间,王守仁也不愿意闲着,而是按照兵书上的布置,组织民工们演练“八阵图”等阵法。因为他是京官,对待民工也不错,这些老实厚道的人也愿意配合,阵法演练的效果之好,甚至出乎了他的意料。年轻的王守仁不禁感慨,有京官的头衔还真好办事。

而且,他看到了一个个的普通人身上,那潜藏的巨大能量。这一点让他印象深刻,也让他受益终生。他的一生,创造了多次军事奇迹,很多的部下,都是这样没有长期专业训练的“民兵乡勇”,而相对于朝廷的正规军,他们的战斗力丝毫不落下风。他们身上展示出的血性和狠劲,更是正规军根本无法匹敌的。

工程进行得很顺利,效果让王越的后人相当满意,他们对王守仁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就拿出了大笔金银珠宝作为酬谢。王守仁怎么可能要呢,他要是收了,怎么对得起自己做人的原则?他好说歹说,总算让王家人收回了财物。这些人觉得不送点东西实在过意不去,就把传家宝——王越当年的佩剑拿了出来。王守仁拉开剑鞘,不由得相当吃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