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的一水之隔就是镇海,亲自驻防此地的裕谦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一步步上演,终于认清了那个他始终不愿承认的现实,即以海战见长的英军不是不擅长陆战,而是太擅长陆战了,他们在陆战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远在中国军队之上。在他们面前,无论“石壁”还是“土城”都那么不堪一击。
如果防守工事起不到作用,裕谦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当他经过读书人聚集的学宫时,忽然对着学宫前的池子发起了愣。池子旁刻了一块石头,上镌“流芳”二字,正是这两个字触动了裕谦的心思。
他叹息着说,我的曾祖父班弟是乾隆二十一年八月(1756年,这里的8月可能是按阴历计)殉难的,现在也正好是道光二十一年八月(1841年),如此凑巧,真不是一个好兆头,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命吧。此地不错,你们以后要记着在池旁替我收尸了。
1841年10月9日,英军舰队进至镇海。早前一天,裕谦遣退了身边的幕僚,让他们先走,并且嘱咐说,我明天会在镇海城头亲自指挥,你们在离城池数里的地方观战,如果我赢了,就可以给我写捷报,如果败了,不要管我,你们自己逃命去吧。
幕僚们悲戚不已,裕谦还不忘给大家打气:“不要怕,朝廷很快就会再派大将镇守曹娥江一线,大局还是有希望的,好好努力吧。”(“东南尚可为,勉之”)。
1841年10月10日,英军发起登陆行动,裕谦闻讯,立即登上城墙进行指挥。这时由于战事不顺,浙江巡抚余步云登城面见裕谦,请求“暂事羁縻”,实在不行,服一下软吧。
余步云并非一般武将,他曾跟着杨芳参加张格尔之役,立下殊勋,图像还上过紫光阁,在幸存的纯武职官员中,论名气和功绩,杨芳以下就轮到他了。这使得他平时颇有些倚老卖老,对裕谦这位上司也瞧不上眼,但是当大难临头,看似文弱的裕谦又显然要从容镇定得多,余步云的请求被一口回绝。
第二次,余步云又回来了。这次他要求撤退到宁波,理由则冠冕堂皇,声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镇海百姓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