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精神
文治是必要的,但武功更不能少。事实上,从乾隆到嘉庆,他们寄望于道光的正是后面这一点。
在年轻的皇帝身上,具备很多乃祖的气质,血脉之中,有辽阔的大漠,有驰骋的骏马,甚至包括那些习惯和语言。按照清代制度,满蒙官员在殿上跟皇帝谢恩请安,一律都要使用满语。可是满人入主中原已经两百多年,说汉语在很多满人中也逐渐形成了习惯,满语倒反而变得有些陌生。有个满族武官回北京,在给道光谢恩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就忘了这条禁忌,从头至尾都用汉语表述。
道光不是听不懂汉语,但他越听越恼火。
“满语是我们大清立国的根本,老祖宗打江山时就说这个,多神圣的一门语言。可你连偶尔讲两句都不会,这不是忘本吗,真是个败家玩意!”
得,立命革职。
能够进京面见皇帝,差不多是每个地方官的荣耀。那些没运气的或许还得围住这位武官问这问那:“说说看,皇宫里咋样儿,带劲不?”
可怜遭羡慕的那位已经被吓傻了,脸上的褶子都摞摞成了一堆:早知道满语这么重要,就该先补习了再上朝。
对于道光来说,满语代表着百年前那个强悍的马上民族,现在虽然从马上到了马下,但那种尚武精神不能丢,否则就不足以应付类似“林清之变”那样的社会动荡,而呼啸的羽箭也随时可能再次插进皇门的匾额。挑战终于来了,在他即位的第六年,爆发了张格尔之乱。
早在乾隆年间,南疆就发生过“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多次出兵平叛,有名的“香妃故事”即源自于这几次军事行动。
在晚年乾隆自夸的“十全武功”中,南疆平叛独占三席,而且最为耀眼。后来的史家甚至认为,“十全武功”多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唯独这三仗名副其实。
那次叛乱失败后,始作俑者大小和卓翘了辫子,大和卓的孙子则随乳母逃到国外。张格尔便是大和卓那个长大的孙子。这么多年来,他隔三岔五地就要入境滋事,杀哨兵,抢马匹,烧房子。不过一般都是小规模,而且只要听到点风,就会嗖地一下跑掉,驻疆官兵也始终拿他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