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为哪般?(2)

从根本上说,非交易所交易,或者说私下交易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之所以成为私下交易,就是因为它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签署的。但在实践中,即便是私下交易也需要获得管理机构的审批,受到交易方两国政府的监管。

所以,考虑到中国参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力度和范围,无论是交易商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者,还是资源盛产国的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要求对交易的细节一一给予披露。

此外,国际社会还指责中国人为哄抬了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因为中国的参与,导致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公允价格。过度支付与过分溢价会吓跑潜在竞争者,从而可以确保中国获得竞争者们望尘莫及的资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是不惜代价的。据估计,在前面提到的中俄石油互换贸易中,中国向俄方支付的地下石油价格是每桶35 美元,而国际市场上地下石油的正常价格应是每桶10 美元左右。

在国际社会上,中国还一直被指责为“新殖民主义”的实行者。不过,历史中的殖民主义几乎没有给殖民国家带来任何收益,而中国的战略则有所不同,因为卖方也能从中获益。

2010 年3 月,在一篇名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报告中,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总裁李若谷认为,中国的资源策略确实具有以往国际化开拓的某些特征,但他也指出了很多重要的不同之处:对19 世纪的殖民主义霸权而言,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外投资,而中国一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其寻求国外资源的手段完全合乎市场规则。李若谷特别强调,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方式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资源开采与资源产品定价的长期垄断,从而让非洲大陆第一次拥有了按市场价格出售其能源的机会。李若谷的观点含蓄中不乏辩解:他的观点本质上是说,中国准备以最人性化、最易被当地人接受的方式,实现其全球化的大宗商品、贸易和经济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甘愿付出更高的代价。

当然,也有人怀疑,中国海外资源战略的动机或许会强化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或许还会带来权力滥用的可能性,但归根到底,中国的资源行动还是一件好事。不管是为了获得亟待需求的投资,还是创造就业和发展贸易,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几亿人迫切需要中国慷慨提供的东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