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短短的时间内以空前的勇气与力量获得繁荣的眷顾,它还有着坚韧的胃口,消化着不少西方国家难以消化的问题,创造了西方世界看不透的崛起之谜。
让西方世界看不透的中国之谜
一直以来,中国这个拥有着广袤土地、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度,在西方人眼中散发着神秘又迷人的光彩。
1942年,李约瑟这个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当他真正地站在硝烟弥漫,整个民族为主权四处奔命的东方土地上时,发出的疑问却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在欧洲文明史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为什么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求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
尽管这段话有扬有抑,人们自然地把后一段或许也是发自肺腑的赞叹屏蔽,直奔前面单刀直入的质疑,因为现代科学的缺席正导致那个时代的颠沛流离。而在糟糕的时代提及过往的辉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与自不量力。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再次掀起的世纪之问,与李约瑟对中国的好奇前后呼应。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他们的情绪体验辗转于失望与沮丧以及对未来前景的质疑——中国,为何落伍了?中国,还会好起来吗?
今天,距离李约瑟的质疑已过70年,他曾经站立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不过,这里的崛起主要来自经济层面的阐释。的确如此,文化层面的转折与丰富,往往不动声色地在时间与空间维度流转,倘若真有崛起,也难有一眼望到底的清澈与透明。与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的衡量指标,它们高调而又显而易见。持续的冲刺式GDP增长、遍布世界角落的“中国制造”、财大气粗的世界债主、从“情感热烈、褊狭的氓群”到激情而富有变化的创富者……任何高雅的、庸俗的以及直白的、含蓄的言辞,只要振奋人心、有关奇迹,都可以一拥而上,以尽可能描述这个经历过多年苦难、转型阵痛的国家的蜕变。没有哪个国家再觊觎中国的领土,充其量他们只想瓜分被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催化的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