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遇到的问题(9)

不会说话让孩子比妈妈还郁闷。所以他们手脚并用地把自己的意思比画给妈妈看,如果妈妈完全不理解自己的意思,他们会伤心欲绝,并且非常委屈。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想要安抚孩子的委屈情绪,可以跟孩子说:“看来是妈妈理解错了。能用手指给妈妈看吗?”在孩子指认之后,妈妈还要用语言跟孩子交流:“怪不得你会发火,原来是妈妈没有理解你的意思。妈妈以后会努力理解你的意图的。对不起。”只有这样,孩子郁闷的心情才不会演变成愤怒。很晚才学会说话的孩子在与同龄人玩耍的时候也经常会感到委屈。人类所具备的降低攻击性的最好方法就是语言。不会说话的孩子,拳头总是先于嘴巴。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时候,如果东西被其他孩子抢去,会说话的孩子可以说“那是我的!还给我”,但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却会一下把同龄人推倒。这种行为会让外人误以为这个孩子很暴力,而且会对孩子培养人际关系带来问题。因为2~3岁的孩子非常害怕与暴力的同龄人玩耍。

为了说话进行的发声需要腹部用力,加强腹压从而使声带振动,然后在声带汇聚声音,变换口形,还要把舌头放在特定的位置。只有正确地完成这些步骤才能学会开口说话。即使孩子仅仅把饼干叫做“咔咔”,它的发音方式也是与单纯地发出“嘎”的方式不同。

有些在发育上存在障碍的孩子,年龄已经长到很大了但还是不会说话。这是因为他们从没有按照上述方式使用过声带。这样的孩子可以发出怪声,但是却发不出说话的声音。如果希望孩子学会说话,父母就应该在他们发出咿咿呀呀声音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听对话,另一方面帮助他们练习发声。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好经常开展一些必需的对话,经常用语言向孩子说明他们的每个行为。当孩子从椅子上下来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从椅子上下来了?”当孩子缠着要喝水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你想喝水吗?你说,妈妈给我水,给我水。”或者跟孩子说:“水、果汁和牛奶你要哪一样?”但是,这也不能没有节制,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的语言刺激越多越好,所以他们没完没了,从不间断地跟孩子说话。而过多的声音对孩子而言就是噪音了。

在问诊的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病例:有个孩子因为很晚都不会说话,我建议家长多给他一些语言上的刺激。所以孩子的外婆出于“是不是因为我,外孙才不会说话”的负罪感,非常认真地按照我的嘱咐去做了。即使孙子觉得聒噪落荒而逃,这位外婆还是像生病一样追在孩子后面一刻不停地说话。几周以后,这个孩子只要一听到人声便会用双手堵住耳朵。他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除了语言的治疗外,还需要接受其他方面的治疗。父母因为不睦而每天大声争吵,这也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刺激。这让孩子觉得,声音都是令自己痛苦的,所以不愿意听到有人说话。

孩子在体会到声音的乐趣之前,如果先体会到了视觉的快乐,也会使他们很晚才学会说话。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给孩子带来了太多视觉上的刺激,孩子在了解到声音的乐趣之前,就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视觉的快乐中。人类对于视觉上的刺激是及时反应的。而与视觉刺激相比,大脑处理声音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即使两种刺激同时进行,孩子最先接收的也是视觉刺激,所以现在很晚才学会说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这些能造成视觉刺激的媒体,在小学入学之前,父母应该限制孩子使用这些媒体的时间,每次使用不得超过三十分钟,一天不能超过一小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