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第2章 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05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一生都处在依赖之中。我们需要爱和交流,没有人能够离开别人而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神奇小孩的依赖性让我们和他人构建相互的感情和责任感。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也会被别人需要。时机一到,我们也会生儿育女,成为新生命的照顾者。如果你愿意如此,那就是履行了人类繁衍进化的天职。这其实是依赖与被依赖之间达成的平衡。如果内在小孩因为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受到伤害,他就会自闭、止步不前,或者凡事依赖他人,陷入纠缠不清的关系中。

情绪

有两种情绪是人类婴儿所独有的,那就是乐与悲。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写道:“孩子天生就会笑,会在一切事物中发现乐趣,不管这些乐趣是真实的,还是他们凭创造力想象出来的。他们陶醉在喜悦之中。”喜悦感是人类最悠久、最伟大的天赋之一。哲学家们早就指出:只有人具有“笑的能力”。喜悦感能增添人类生存的价值。人有喜悦感,生活就会变得更有意义。作为心理治疗师,我总能觉察到我的来访者开始康复的瞬间。那一刻,他们突然有了一丝喜悦感,不再对自己那么严肃、刻板。

按照蒙塔古的说法,孩子差不多在出生后十二周左右就具备了喜悦感。一个受到关爱和爱抚的婴儿,你可以从他的面容和双眼中看到极其自然的喜悦。再看看那些追逐嬉戏的孩子,他们的笑声传达着纯粹的欢乐。

然而,孩子的快乐和兴奋也能被很快地扼杀。如果父母自身在小时候没有得到尽情欢笑的机会,他们就会阻止子女欢笑。这样的父母会对子女说,“别笑得那么大声。”“别在那儿闹个没完。”“别成天疯了似的上蹿下跳。”我常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我很难真心地欢笑、舞蹈和歌唱。只要喝了酒,这些事情就都不成问题,可清醒的时候,我的肌肉却那么僵硬。

如果孩子的嬉笑玩乐受到制止,他们渐渐就会变得阴郁和克制,将来就可能成为不能容忍孩子闹腾和大笑的父母、老师。

笑的另一面是哭。诗人纪伯伦告诉我们:“你的欢乐,就是你揭去了面具的悲哀;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充满了你的眼泪。”

人类是会哭的动物。按阿什利·蒙塔古的观点,哭泣和欢笑一样,对我们有着社会学的意义和心理上的作用。欢笑和喜悦让我们和他人靠得更近,哭泣则引起别人对我们的关爱同情。对人类婴儿来说,这些情绪对生存有着特殊的价值。孩子喜悦的呢喃和咯咯的欢笑吸引我们走近他们,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的照料和呵护。他们的眼泪透露着沮丧,寻求我们的帮助和慰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