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

这本书里大部分问题和解答,来自于2006年~2009年我在《心理月刊》网站上“专家答疑”栏目里主持的“育儿”专栏。借第一版成书之机,我将每一个问题都扩充解答了一遍,文字量至少增加了一倍,使得该解答不仅仅针对当事人家长和孩子,而是具备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共性,让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在某些问题中,我也就相关话题进行详细论述,并给读者标明了重点。

另外一部分文字,是从当年我给《父母世界》、《妈咪宝贝》、《都市主妇》等杂志撰写的专栏文章里挑选出来的,分别归纳到六大分类里。这六个类别都属于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近年来我一直在宣扬的理念。如果要我划出重点之重,下边几段话极具代表性:

* 孩子的状态是成年人内心状态的镜像,成年人内心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忠实地表现出那个样子。

*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孩子会将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带入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互动模式当中。

*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无论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多么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的。

* 一个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会花费很多精力去获取成年人的关注,不管这关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种额外的精力则掠夺了孩子发展自我的空间。

* 孩子会牺牲自己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来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

* 儿童的自信心来源于生活的独立自主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其实也就是承担责任的能力。

撰写问答式书籍的一个好处就是,读者不必从头到尾按照顺序阅读,而是可以跳跃式地随意翻看,碰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仔细看看,如果是暂时与己无关的问题则可以暂时忽略不计,以后有了疑问再过来查看。

而在撰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则是,父母们通过网络发送过来的问题,因篇幅所限,往往信息量不够,面对每一封来信,我都需要仔细琢磨,力图透过文字看到当事人家庭状况,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三思而行,避免由于误解而产生误导。

写自己的孩子,可以畅所欲言,好也罢赖也罢,都是我自曝家私。写别人家的孩子则感觉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既希望把观点说清楚了,更希望给对方留下思考和成长的余地。

时间所限,匆忙之间截稿,心中难免惴惴。关于孩子,无论写多少,都有一种挂一漏万的感觉。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父母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无需盲从。

小巫

2013年5月28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