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生存环境分析(8)

(三)中国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

展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大趋势。

一是重组规模将随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重组上市而急剧扩大。

二是并购个案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张,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入股而大幅增加。

三是并购形式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高明。

城市商业银行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有144家,但发展不平衡,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市中心、县、村存在的大量机会,利益格局急需进一步整合,才能化解包袱、增强实力、迎接挑战。与此同时,根据监管部门的改造时间表,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实施改造和重组的进度,用一年时间解决经营状况差、各项监测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被风险评级体系列为第六类银行等问题;在三年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补充资本、对银行进行改造,否则就只有退出市场。

根据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办法可分为上市、横向并购、重组出售、外资入股。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横向并购,组建集团”。即在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以资金为龙头成立“松散型”的城市商业银行企业集团,实现资源共享、资金结算合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另一类是内外结合。由国内外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并购重组个别城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并购佛山商业银行就是典型的案例。

一些风险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具有较高的“壳资源”优势,还有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之间的融洽关系,对于急于扩张的银行企业来说,颇具吸引力。对这类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并购重组是必然选择之一,也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青睐有加的“济世良方”。可以预见,144家机构或自身重组上市、或并购联合、或被并购、或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将成为今后几年银行业并购重组趋势的重要内容。

(四)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助推银行转型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处于利率市场化和脱媒进一步加大的前夕。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起步晚、时间长、推进慢,从酝酿到实施、从实施到实现,先后用了约16年的时间。其中,真正的利率市场化阶段是1980—1986年。1980年3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决定自1980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取消对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制,即取消Q条例。1986年4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事例外,一律不加限制。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企业债发行额度全面超越企业贷款规模,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是金融脱媒进程加快,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银行间竞争激烈,客户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增加。

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空间缩小,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战略转型。

读书导航